堅持原創的1003篇 畢竟網飛也不能迷信了

昨晚《歌手2024》直播,Chante Moore剛下飛機,降維打擊,實力碾壓,C7高音立馬都把我唱得清醒了。

天靈蓋都打開了,和别人仿佛兩套音響設備。

我和小夥伴感歎了一下,内娛音樂因為修音,對口型破壞了生态,同理還有影視劇,所以關起門的狂歡,一打開門就emmm。

當然總會有進步,也有有良心有職業信念感的人在默默堅持。直播雖然膽子很大,總算直面了現在的行業,和靠港台歌手和老一輩歌手撐起來的樂壇。

所以,我在堅持推薦更優質的作品,摒棄那些本就該被淘汰的劣币。

作為創作者,有責任去引導大衆的審美,去傳播正能量和有意義的文化财富,給觀衆提供更多種“陽春白雪”精緻文化的選擇,讓更多人看見傳統文化的存在。

允許有下裡巴人的通俗流行文化的泛娛樂化的存在,傳遞簡單易懂的快樂;

但不能一味迎合市場,追求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帶來的效益。甚至故意去追捧所謂的狗血,負面,粗鄙,求KPI。

作為觀衆,我們要學會拒絕,被持續給予單一的淺顯容易粗鄙的東西,寬容地對待多種多樣的藝術表達,文化作品。

我們要堅持發出聲音,我們可以欣賞有品位有深度的作品,願意支持那一小撥堅守初心,願意從事性價比不那麼高的事,做着優質原創文化作品的人。

我都寫到1000篇,至少不會輕易說瞎話,閉眼誇了。

最近的新劇,但凡能看,好看,很快都會被我消化完,追平。

因為太缺了。

“迷霧劇場”好不容易擡出一部劇。

沒想到,作為懸疑劇,會如此寡淡。

《不可告人》

不管是故事梗概,案件框架,人物關系,暗線關鍵人物出場,全都是明晃晃的直給,沒有正經的懸念設置。

看到有觀衆反映,很燒腦,很緊張刺激。

我從第一集就開始疑惑,一直努力2倍速劃拉到第六集過半,感受了很久:

有沒有種可能,是因為剪輯特别亂,起承轉合故事線安排得特别不順暢,導緻的觀感斷線,所以人為制造了一部分觀衆的理解困難?

以及打戲的鏡頭太晃,讓人眼暈,而不是心驚膽跳。

整個劇情,全在呼之欲出,平鋪直叙,那些處理懸疑叙事的剪輯,都很表面。

對看了絕對有幾百部懸疑犯罪題材作品的我來說,沒有一點意料之外,而且也太情理之中了。

Bug特别突出,又沒有特别明顯的優勢。

于我而言無法繼續了。

最多在大結局的時候,驗證一下,可有意外的内容展開。

大概率沒有。

看到了宣傳的努力,說是這部劇是“迷霧劇場”裡打鬥場面最多的,那确實得承認。

可是,這些時長占比非常突出的場面,沒有什麼特别的感受,也沒有什麼揪心的必要性。

時長精簡到12集,就要考慮好取舍,又不是看成龍的動作喜劇電影,中國功夫是重要看點。

說到底,這種細節的質感,要建立在故事精彩的基礎上,才能錦上添花,絕無可能雪中送炭。

至于可有可無的感情戲,更是毫無必要,雖然沒出錯,但是沒有對故事有很大推動性。

可以說很多人物的存在和戲份合理性,都值得好好推敲。

如果沒什麼值得誇的内容,我就不寫太多字。

畢竟,我對曾經的“迷霧劇場”真情實感地上頭過。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非常喜歡。

《在劫難逃》也算可以,《八角亭迷霧》開始曾經的好感度濾鏡就消失了。

那時開始,就不會隻因為是“迷霧劇場”就信任地打開觀看。

反而是隔壁的X劇場,去年還有多部進入驚喜國産十佳劇。

《繁城之下》《漫長的季節》都很好。

競争卷起來,也挺好。

一部劇,如果都已經完結,還沒出圈,在我周圍的讨論度很低,就證明也确實一般。

觀衆還是誠實的。

作者:年讀12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台5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百家号/頭條/讀書賬号@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賬号@芸淡風傾。

公衆号/豆瓣@芸淡風傾,微博@芸淡風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