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即将從三位數上升到四位數的閱片量之際,你用哪一部片子來承載這份紀念的意義?”
特意留到第1000部電影看的《一一》,因為一句經典台詞“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雖然現在不少電影已經在縮短人類壽命了,可當一部好電影在屏幕上徐徐鋪陳,依然會覺得電影怎如此短暫,短到用四個小時,就把人生的好幾個十年都收進了比紙張更薄的鏡頭裡。這話聽着矛盾,卻像日子本身:虛浮的熱鬧總嫌冗長,而那些能讓人看見自己的故事,哪怕再長,也還是怕它太快謝幕。

2.
“用電影裡的話來講,如果說電影延長了我們的生命,這部《一一》則具有一生的長度,近乎延伸至我們生命的盡頭。”NJ的家庭就像一個縮影,讓觀衆同時感受到童年、青春、中年和老年在身上流淌,我們終要泅渡各自的暗河。
當我走到阿弟的位置、走到NJ的位置,我又能說些什麼,有什麼話可以對人傾訴呢。我想,再也沒有一趟人生旅程,可以讓我走得這樣疲憊,又這樣坦然。平靜如流水一樣的生活本質令人心傷。
3.
《一一》講的不止是人生,也是楊德昌自己對電影的理解。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在電影裡面得到的生活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的雙倍。”
“你自己看不到,我拍給你看啊!”洋洋說他要給大家看一個大家看不到的世界。
有人豁出生命體驗未竟之事,有人用相機對準衆生的後腦勺,在模糊的輪廓裡,照見連他們自己都未曾察覺的自我。人生這出戲,光靠自己一人,或許真的無法明白。
我想電影之于楊德昌,恰如音樂之于大田,相機之于洋洋。
他願借這樣一種媒介,向我們展現自己無法看見的世界,在他人的故事裡照見衆生,于日常褶皺中拾撿微光。那些紮根現實的虛構并非虛妄,恰是讓腳步在塵埃中站穩的氣力,使循環往複的生命于有限中,延展出超越本身的意義。
4.
值得一提的是,洋洋牆上挂着的蝙蝠俠海報,也是楊德昌童年時的鐘愛。他與NJ有着相似的經曆,青年時期曾有機會在美國西海岸學習電影,最終卻選擇了工程專業,還做了多年的軟件工程師。而《一一》,這部作品作為他的封山之作,無疑是他人生的部分縮影。
想起餘光中的一段話“你永遠奔馳在輪回的悲劇,一路揚着朝聖的長旗”,片尾一位老人給一個小孩講“我老了”,一個小孩給剛出生嬰兒說“我也老了”。所有關于人生的表達終究抵不過孩子的一句“我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