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le不是Emma的唯一,但Emma就像是Adele的全部......不管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圈層人脈的不同就意味着無法真正對等,那麼即便愛意深重也難以走到最後????
(Adele一定是淚失禁體質的i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
Adele和Emma衆多家境優渥的高知友人聚餐時,她沉默不語看眼色那段,我真的好心疼她。Emma圈子裡都是可以不問去處全憑喜好的人。讀藝術史和哲學專業能讀到博士就從側面說明了Emma的朋友們和她一樣都是可以選擇享受生活、追求喜好的人。而一個人能夠不用擔心生計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哪個年代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沒有一定的經濟或人脈基礎大多數人都隻能當世界的NPC,他們沒法活出真我,活出自己的個性。所以這裡也能看出Emma他們和主求生存的Adele絕非同個階層。
電影裡有大量進食場景,裡面也有許多地方隐晦表達了A&E兩人階層不同。
一、互去對方家吃飯時的對話
a去e家時,e父母問a未來規劃,a答從助教做起當幼師,但其實a最想做的是寫作,她的真實喜好和理想是當作家。可每次Emma向衆人介紹Adele擅長寫作時,Adele總像個自卑的小孩避而不談,說自己隻會寫寫自己的感想不會創作。因為她知道現實會逼迫她去退而求其次,她是無法全憑喜好的人。
e去a家裡時,a父母問e是做什麼的,他們聽到繪畫後的第一反應是就業一般難以維持生計,這就說明adele家是需要考慮畢業後生存問題的階層。而其實emma的父親本身就是藝術家,所以她一有天資智慧二有人脈資源,所以根本不需要去考慮能不能維持生計這個問題,對emma的階層而言,不存在生計問題,隻要喜歡就好了。
二、兩個家庭的主要飲食
雖然我不知道扇貝在法國什麼價位,但扇貝一定比意大利面貴,碳水面食在哪裡都是易得且便宜大碗的食材。
影片的衆多怼臉拍特寫,從面部和肢體表情也能看出A&E兩人性格的反差。Adele身上總有種壓抑的灰暗的孤寂色彩,而Emma永遠是鮮活閃亮的那個。一個e一個i,一個明一個暗、一個肆意一個壓抑、一個自卑一個自信、一個鮮活一個沉寂、一個理想主義一個現實主義......藍發Emma在Adele的灰色人生中就像是唯一的亮色救贖,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原著漫畫叫做《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的原因。
Adele像是無數普通家庭小孩的縮影,接受傳統且現實的教育且有着平平的一切,她無法做出違背世人眼光的事情,因為她知道她這種人一旦脫軌便會招惹閑話,而她沒有底氣不去在意。遇到Emma愛上Emma是她此生做過最叛逆最遵從自我最未克制欲望的事,可灰色的人生裡不屬于自己的那抹亮色終歸會離去......
沒關系,我們曾經相守的分秒快樂就好。
補充:
看到最後1h發現A&E間還有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碰撞,Emma褪去藍發轉為常見棕發的過程像是在告别那個大學時期理想主義的鮮活自我。随着時間線的推移,Emma似乎也在變得現實和理性,不再像孩童那般沖動和堅硬。浪漫色彩的她褪去顔色後也在慢慢接納曾經她所嗤之以鼻的種種:藝術需要從衆才會有商業價值、同性之戀仍屬于社會邊緣異類、世人的眼光仍需要被考慮......她理解和原諒了Adele,可每條都在拉扯着兩人也預示着兩人的漸行漸遠的結局。
最後的畫展和Adele當年初結識Emma一衆友人的那次家庭聚餐有所呼應。Adele穿上Emma最喜歡的藍色赴約,可如同多年前的那次聚餐一樣,她仍舊沒有在社交上融入其中、仍舊像是進行迷路般的尋找、仍舊在和曾經的真誠卻要曲意逢迎導演的演員小哥現在的虛僞卻虛僞的真實的銷售小哥有一茬沒一茬的聊閑篇兒讓自己看起來沒那麼孤獨......
Adele和Emma,在性上如此貪婪契合的兩人,卻或許從未深入探訪過另一半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