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超字數被迫從短評搬遷到這裡,難免叙述随意,想到哪說到哪。)
對勝利、出名、成功的狂熱壓過了對音樂的純粹渴求,盡管有時兩者不易區分,但片子裡實在沒見到幾眼後者,驅動力不外乎“我兒子是個天才”“爸爸我赢了”“我要成為鋼琴大師”,不知道這是現實改編還是純屬杜撰,如果這是個傳記片那對于事主真是糟糕透了。
貫穿全片的“尴尬感”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來源于錯位,非東北人、不太靠譜的音樂愛好者,硬要操着一口東北話,講一個培養音樂家的故事,唯一對位的是姜文本人的自我投射,他大概自比郎父,顯然影片的核心也錨定于此,不是少年的騰達,而是父親的嘔心瀝血。在這種對位下,兩位兒子在影片後段悉數登場就十分合乎情理了,而更進一步的,母親以“總策劃”冠名赫然布告于片尾字幕頂部,全家總動員,其力撈金。視聽技法上不乏亮眼之處,但又一次生動诠釋了空耍技術沒有高度的電影都在糞上雕花。尾聲真的很尴尬,看得難受。
還記得導演在采訪時提到題材難以處理,缺乏沖突,想問的是那幹嘛非得拍呢,其實也可以換個故事,或幹脆不拍,這樣子做出來對自己的口碑、職業生涯好處不大。影片的隐喻說沒有我是不信的,不然沒必要非得這麼設計一些名字,這麼寫一些台詞,但我實在不感興趣到底在隐喻什麼,粗淺看起來跟影片實在沒什麼關系。
令人遺憾的,中國電影還是難以面對失敗者的故事,更糟糕的,不僅體育片如此,現在音樂也要這麼搞,成功學的理念深入到這個民族一代人的骨髓中了,目前看來大概率還要傳給下一代。
你上了,但确實不行。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