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罵《大話西遊》的那一批人,他們的孩子又是罵《一步之遙》的這一批人,裡外裡其實是一批人。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姜文啊姜文,你這片子罵了太多“項飛田”“武七”和“王天王”了,你還把“觀衆”也給得罪了。
你把能看懂這片子的人都罵了一遍,看不懂的人跟着那些“被你罵的人”一起罵你,你說你這作品怎麼能得高分呢?
姜文這是在替我們說話,但是我們裡的大部分人還就隻能看到“王天王”,畢竟認知水平有限;姜文是在替同行說話,但是有幾個同行敢站出來替“馬走日”說句話;姜文是在替自己說話,但是他沒辦法站着把話說喽,他隻能是把自己藏到山裡,帶上麻将面具,用麻匪的方式揭露并且改變這社會的醜态。
姜文為何在劇中設置“王天王”與台下“觀衆”互動的原因。很顯然,姜文不止罵了那些戲子“王天王”還罵了“觀衆”,這罵的可不冤,他似乎也猜到了電影出來之後會是這樣的效果,可以說是“提前罵”了。
為什麼說“罵的不冤”呢,很顯然,戲裡的觀衆與戲外的觀衆雖然一個是電影一個是現實,但是面對“王天王”和“馬走日”的态度和評價确實一緻的。這就牽扯到每個人“認知水平”的不一樣了,這裡不多說,畢竟戲裡戲外觀衆都是“老爺”。
麥田裡的麥子,當一陣風吹來,大多數都會向同一個方向傾斜,隻有少數比較粗壯的幾棵依然伫立,這讓他們看起來跟“大多數”格格不入,但麥子始終是麥子,鐮刀一揮便可随意割下。割累了,割麥人就走到一旁的大樹下乘涼。大樹以為自己不會像麥子一樣任人宰割,卻不知到了冬天割麥人便不再需要“乘涼”而是需要“烤火”。
“觀衆”是麥子;“武七、項飛田”是大樹;彼時的“英法美蘇”則是割麥人。
換個角度,“我們”是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