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露西爾·哈茲哈利洛維奇 Lucile Hadžihalilović的新作 冰雪塔 今日在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迎來大衆首映。影片的背景設立在70年代。内向寡言的女孩Jeanne /Bianca(Clara Pacini飾)住在雪山附近的小鎮。她和妹妹沉迷安徒生冰雪女王的童話。Jeanne離家出走,迷失在大城市中。Jeanne撞進導演Dino(由哈茲哈利洛維奇的丈夫,加斯帕·諾埃飾演)的冰雪女王的拍攝片場。Jeanne被奧斯卡影後瑪麗昂·歌迪亞出演的角色Cristina van den Berg在劇中劇扮演的冰雪女王深深吸引。

在映前Variety對哈茲哈利洛維奇的采訪中,這位法國導演明确這部片與她先前作品一樣,意圖營造一個與現實相區分的幻象世界。為了完成關于幻象世界的催眠任務,導演需要一位真正屬于大熒幕的演員,作為将觀衆和Jeanne從現實世界帶入幻象世界的引路人,也就是同她在20年前合作電影 純真(2004)的歌迪亞。

電影的背景設立在70年代并非偶然。似乎七十年代已經成為了迷影文化中的神聖時刻。中國導演張藝謀的 一秒鐘(2020) 也同樣設立在同期。哈茲哈利洛維奇明确了自己的迷影屬性,冰雪塔對标并緻敬維克多·艾裡斯在1973年的經典作品 蜂巢幽靈。70年代仍是一個神秘的時代,電影作為造夢技術在那時還能夠躲避親緣的電視、網絡媒體的去魅影響。疫情後,電影市場不斷萎縮。電影雖然不至于消亡,但似乎對70年代的親曆者而言,已經度過了它的黃金時代。

劇中試圖從小鎮女孩偷窺的視角開始,将亮閃閃的戲服、玻璃水晶及簡單的光影遊戲重新變為人們值得迷戀的東西。從預告片中逐漸靠近的雪中的歌迪亞,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 冰雪塔 的核心思想,即,在這個去魅的時代再一次去叩開幻象異域的大門。

在劇中, 在冰藍色的背景之中冰雪女王從高塔中走下,逐漸接近的畫面戀物式地不斷重複。劇中的影像片段連通夢境,作為幻象,淩駕于劇中的現實之中。幻象的淩駕地位需要它虔誠的守護者——Jeanne的敬畏來維護。在這一點上,這部電影具有導演哈茲哈利洛維奇真誠的自傳成分。Jeanne /Bianca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她是住在雪山附近并深信童話,其來源比城市人更為神秘。Bianca的身份對于Jeanne來說,并非意味小鎮女孩在都市的符号性重生,而是意味Jeanne本身的生活在虛構和真實中缺乏界限。Jeanne作為Bianca,以戲名生活,甚至直接住在片場,不論白天和黑夜。作為Miss van de Berg,高山女士, Cristina也具備人格中内在的童話成分。在Jeanne/Bianca與Cristina的前幾次接觸中,她一直穿着戲服作為冰雪女王的孩子靠近脫下服裝的Cristina,在這種界限的模糊下,激活了Cristina的童話身份。這股迷醉的力量,讓情緒崩潰、離開片場的Cristina重新投入拍攝工作。這似乎就牽扯到了傳統的入戲過深的悲劇。對這點的考量,我認為,直接影響到了最後結局的處理。既然幻象區分于現實,那現實生活也同樣應該做出與幻象的區别。

影片多選用廣角寬畫幅的同時對畫面的内容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劇中所有男性角色要麼完全缺乏存在感,要麼隻是負責渲染不安的氣氛。在難以讓。幻象全部集中在Jeanne和Cristina之間。大多數時候,電影呈現的是一種緩慢的現實鋪墊。 哈茲哈利洛維奇所追求的幻象世界依賴于劇中劇的影像和夢境。從現實世界到幻象世界的轉移,并非從始至終的愉悅、順滑。對現實的遠離也意味着陌生與恐懼。通往異域的旅程往往帶着心悸、不适、視力模糊。同所有的黑童話一樣,冰雪塔表明,接近神聖性就必要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但在犧牲之前,是日常生活漫長的無聊等待,這也是犧牲的一個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