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莎選擇去報警的時候說實話我很驚訝。在明知道會輸掉這場案子,在明知道這可能會摧毀自己的事業和生活,還是會選擇去報警,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堅定地忠于自我的體現。我都可以想象,如果在同樣的境地下,我一定會選擇默默忍受下來。

我覺得東亞女人太擅長忍了,我們的人生中好像有太多太多不得不去妥協和讓渡的時刻。外貌規訓,催婚催生……這些影響整個人生走向的選擇上,我們都在妥協都在忍。而在這種界限很模糊的處境下,我們就更加沒有勇氣去反抗了。都已經在和這個男的暧昧,之前也發生過關系,并且這一次發生關系前半節都是自願的,這個時候即使遭遇到了不願意的情況,我都可以想象我連報警的想法都不會有,隻會默默地吞咽和消化這份惡心。

看到最後,感受到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那種感同身受,然後惠及全體的力量。泰莎在自己深陷性侵事件之前,她也不理解之前處理過的那些案件中受害女性的心理,她隻是遵循過往的司法公正理論,去扮演好自己辯護律師的角色。但是當她真正身處其中時,她理解了,并且她決定要speak out。到最後,泰莎決定對法官說我有話要說的時候,這一刻你會感受到她不僅僅是在捍衛自己的自我,更是她作為一個女性法律從業者為全體女性發聲。她能夠去指出司法體系中的問題,去更合理地表達出她的訴求,去呼籲不一樣的改變。

就算到了最後泰莎敗訴了,但是所有目睹了全程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偉大的戰士。她拼盡全力去反抗了這個從一開始就知道強大的、難以抗衡的體制。她非常勇敢,非常有力量,做出了她所能做出最好的表現。她太棒了,即使是最後的結局,也無法為她的經曆定論。她值得公正,值得被嘉獎,值得被撫慰。隻是這一切都太無奈了。

女性在這個男權社會下,有些痛苦糟糕的經曆似乎避無可避。它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泥點子,不是砸中你就是砸中我。看看你的左邊,看看你的右邊,遲早會砸中我們三個當中的其中一個人。look at your left, look at your rights這句話多次出現。從三個人當中會有一個人無法畢業,到三個人女性當中就有一個女性遭遇過性侵。就好像三個人中總有一個不能達到世俗意義上的正常标準,好像總有人應該要為自己感到羞恥。

之前三個人中米娅退出了法學院,去當了演員。雖然在劍橋法學院的衡量标準下她是不合格的,但是其實她走向了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都會說,人有一種本質的、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人人生而平等。可是我們心裡又太清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個正常的标準在那裡。隻要是不符合這個标準的,都好像會成為殘次品,被黨同存異地清除掉。讨論性侵這個問題也是如此。實際上我們早應該去反思,這樣的判斷标準真的對嗎?有一個女性遭受到了意料不到的厄運,她就應該被迫承受之後所帶來的一切生活的崩盤嗎?結構的問題落在個體身上又怎麼能夠去承擔呢?

苦難無可避免。但是真正寶貴的是,感受到同樣的痛苦時,我們可以一起去推動事件的發展。當我們振臂高呼時,對還沒有身處事件中心的人來說,可能再聲嘶力竭的呐喊,她們也無法更深的共情和理解,就像泰莎那個時刻也沒有理解詹娜的發聲。可是詹娜的形象一直留在泰莎的腦海當中。當她自己身處類似情況的時候,在她痛苦煎熬的782天裡,可能她每一天都在更深刻地理解詹娜當時說出那種話的想法和力量。這就是我們不斷發聲,不斷創造,最大的意義所在。

可能一個單一的作品,一個單一的表達,很多時候觸動不了足夠多的人。可是當有越來越多種的叙述出現,有越來越多種豐富的表達出現的時候,那麼它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改變的。每一次發自内心的表達都會觸動一些人。你的表達即使當下沒有打動對方,沒能改變現狀,沒能有實質性的推動,可是它在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這就是表達的力量,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的過程。

再擴散到生活當中所有的低谷和挫折也是如此。人可能遭遇的人生困境,其實都是相似的。但是當你沒有處于那個困境的時候,其他人即使發自肺腑、痛徹心扉說出來的言論,做出來的作品,你可能都是感覺,噢我明白你想說什麼,我很尊重你,但我隻能保持禮貌的狀态。這不意味着那些肺腑之言就沒有價值的,它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之後當我們體會到同樣困頓的時刻,我們就會想起它。

這部作品既讓我感受到對整個女性社會處境的反思,又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優秀的創作能給人帶來的力量。就像是這部優秀的電影傳遞給我帶來的觸動,讓我找到了一種還在不斷觀影,不斷看書,不斷寫下文字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