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閱片量的增加,我一直都在思考,為什麼有些影視作品會被觀衆認為懸浮?仔細想想,論故事異想天開的程度,本世紀初以《流星花園》為代表的台灣偶像劇設定和劇情走向好像更離譜,大部分普通觀衆都無法代入劇情的設定。但是,這好像并沒有影響這些作品在觀衆的心裡留下深刻且優質的印象。

但是,作為校園劇這部的《時光少年》卻讓我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

...

歸根結底,我認為導緻這種感覺的原因在于“真摻假”。

對于《時光少年》這部劇,故事設定是因為“車禍”結緣的男女主,以及他們在校園内外發生的種種事情,這就給了觀衆一個非常寫實的故事設定。但總會穿插一些諸如“上學跑酷”、“染紅發上學”、“高考快遲到卻依然在門口感動相擁”等等不符合正常學生行為邏輯的角色行為。

再搭配上偶爾出現的過于“中二”的人物台詞,就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劇本的邏輯以及想引申的觀點。

所以既滿足不了觀衆對于現實生活的折射,也不夠讓觀衆完全打開想象走進那個“烏托邦”。

尴尬的淪為了一個懸浮于世的故事。

...

《時光少年》這部劇再次把故事聚焦在了兩個原生家庭截然不同的男女主互相依靠漸生情愫的設定上。

這種題材拍的比較好的比如《以家人之名》,家庭線刻畫的很細膩,非常還原的給觀衆呈現出來兩個人甚至兩個家庭是如何相互扶持一起成長的。

《時光少年》則拍的不算很好。陸苗對于江皓月的幫助作用并不如李尖尖之于淩霄那樣明顯。李尖尖用她最大的熱情給了淩霄最缺少的愛,一點一點的融化溫暖了淩霄。

但陸苗甚至整個陸家并沒有對江皓月有如此強烈的愛。編劇把陸苗和江皓月的感情建立在小時候不斷的小摩擦上,就讓後續的劇情發展缺乏了一些強有力的支撐。

說白了,陸家并沒有統一的對待江皓月的态度。甚至陸苗的媽媽仍然把江皓月當作外人看待。這也就沖淡了陸苗與江皓月的感情紐帶。

...

與此同時,我也不願全盤否定演員們的努力。

張淩赫的江皓月身上有一種若隐若現來自不幸福原生家庭的破碎感,鄧恩熙的陸苗則有着幸福生活下少女的元氣。譚鹽鹽的謝子葉則同時有着學霸普遍存在的理性和花季少女的腼腆與感性。家長組的演員們也好得各有特色。

單拎出來每一個角色,演員對于角色的理解和呈現都是沒問題的,但礙于不夠出色的劇本和故事邏輯,最終觀衆所看到的效果也就同樣的打了折扣。

...

說了這麼多,終歸還是要回到那句話:

内娛的創作者們需要走出去,多體驗多感受,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讓觀衆滿意。

同樣的,從業者也需要有一顆對于行業的敬畏心,精益求精才能使整個行業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