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部電影前,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讓中華民族得以代際相承,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在哪裡?讓一代又一代的先輩們--無論科研工作者、保家衛國的戰士們或是每一個平凡的英雄們奉獻自己的激情從何而來?我想,父輩與子輩間血脈相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于同樣是激勵奮鬥的“美國夢”中的個人英雄主義,中國式的奮鬥是更強調“家國”這一概念的,此時的奉獻與奮鬥是為了更好的“家國”,而自己的子代也會在這個“家國”中更加茁壯地成長。
我認為,這部電影至少在這方面的表達上是有所欠缺的。父輩們願意舍小家為大家,為什麼呢?難道一句奉獻精神就可以結束嗎?大家是什麼,是千千萬萬個小家,舍自己的小家是為了大家,是為了其他千千萬萬個小家,也是為了自己子代有一個更好的小家,也是為了他們理想中的那個家園。論到奉獻的兩節,章子怡和吳京真的拍出來了嗎?難道不是為了煽情而煽情嗎?縱然《詩》這一篇章很美,但他仍然是空的,讓我不禁懷疑,這兩位導演真的有将自己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放下來過嗎?《少年行》,希望用劣質的喜劇效果來掩蓋自己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過中國父輩與子輩之間傳承的這一命題,但是難吃的東西放再多香精都是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