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本位家庭是一直以來傳統的的家庭模式,即使随着大女主、女性覺醒狂潮,大多數家庭也并沒有朝着女本位轉型,大多數家庭依然是父權制,即使現在部分的年輕人已經盡力遵循人權平等,但依然有很多妻子子女隻能成為随從、唯唯諾諾屈居于“一家之主”的情況,家庭暴力,出軌嫖娼,猥亵骨肉,偷拍妻兒,紅先生等事件屢見不鮮,早已不是簡單的男女矛盾,這和厭童事件一樣,不是一方作出努力就可以改善的,大部分男本位家庭嚴重的孩子,都是性格孤僻,張牙舞爪,家庭暴力和并不舒适的父母氛圍造成的離家出走校園暴力,乃至成年後的心理創傷屢見不鮮,為了新生代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們需要改變。其實早在數年前“賢妻良母”、“父為子綱”、“一言堂”、“三綱五常”這種帶有地主意味的詞就已經出現在大衆視野屢見不鮮了。

典型男本位家庭、男性在家裡聲量大、情緒化易激動、全家圍繞着他轉、吃餃子都得三個三個下,家裡子女必須要滿足他的期望,不然就沒有晴天了,男本位家庭的一言堂本質意義上就是掌控感,子女妻子都是可以随意暴力對抗的,這也在全國家庭暴力案例男女比例裡可以清晰的看到,子女的家庭暴力也大部分來源于男性角色。他們自身問題極大、不光是子女、從小被培養的超雄制度下的丈夫們在社會無法滿足“一言堂”後,他們會仇恨任何讓他們不爽的人。他們喜歡撒謊、狡辯、甩鍋、會想方設法把責任推到别人身上。婚後還喜歡在任何場合訴說自己婚後的委屈與不甘、永盡一切手段證明自己出軌 嫖娼 家庭暴力 拒絕承擔家庭責任是因為别人,其實深入了解過就知道、在失敗的婚姻關系中他們不但不無辜、而且還是導緻婚姻破裂的罪魁禍首。
他們貪婪、刁蠻、挑剔、情緒化、日子相處久了能深刻的感受到什麼是“鬥米恩升米仇”、妻子生孩子九死一生不是恩,放棄自己的事業不是恩,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顧家庭不是恩,一有埋怨直接變為仇,在他們眼中妻子子女就是自己随從、稍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會遭到他們劈頭蓋臉的埋怨和毆打辱罵,可惜的是,很多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漸漸失去自我,心裡出現問題。
一個又一個原生家庭的苦難不僅僅在電視劇中、也在現實中普遍上演、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