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s not weakness. That's love.

John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擦窗工人,一個溫柔的單身父親,一個人照顧3歲大的兒子Michael。但是厄運襲來,John患上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為了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這位父親面臨着艱難的抉擇:為孩子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領養家庭?是否讓長大後的兒子知道自己的存在?如何讓三歲大的兒子理解死亡?

John領着Michael去見了一個又一個領養家庭:(A)擁有郊區别墅的年輕夫婦,喜歡自然,家庭條件優越,但那位控制欲很強的丈夫,自以為是的為孩子規定了所謂的“美好”未來(B)有後院的中年夫婦,彼此非常相愛,但丈夫喋喋不休,憤世嫉俗 (C)領養了許多孩子的白人爸爸和黑人媽媽,教育方式倒寬容,隻是一家人像是地球村,充滿了公平,但也滿是嘈雜(D)年輕時因堕胎而失去生育能力,卻因丈夫無法接受領養而離婚的單身女性(E)精緻利己的強勢妻子和懦弱的丈夫,為了讨好孩子送給他小兔布偶,卻在道别時又要了回去。John面臨着艱難的抉擇,似乎沒有一個他最早期望的那種完美的,充滿了愛的家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D)那位雖然經濟條件不佳,但卻可以全身心愛孩子的單身女性。因為對于從小生活在領養家庭的John,物質條件好和愛孩子比起來,John顯然認為後者更為重要。

記憶盒,為的是讓孩子将來長大思念自己的親生父母時,有一些具體真實的東西,可以建立情感上的聯系,John一開始是排斥的,他不想讓兒子長大後知道自己是領養的,不想讓兒子長大後知道自己親生父母是無能卑微的,他不想讓兒子知道他的媽媽遺棄他,他的爸爸很早就死去,他不想讓兒子難過悲傷。但在小心翼翼幫助孩子理解死亡時,他的内心也在悄然變化,直到最後鄭重地把一件件滿懷着深情和眷戀的物品放進記憶盒中:親筆寫下一封封給長大後兒子的生日卡,兒子送給爸爸代表希望的紅蠟燭,和兒子在遊樂場拍下的照片,代表自己工作的玻璃挂,媽媽的手套,還有合照......John最終明白了這種情感和聯結是兒子人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何讓三歲大的兒子理解死亡,對于John而言,這是他需要給兒子上的一課,因此他也要不斷學習。善良的老主顧麥克唐納老太太給了他許多啟發。老太太提到她母親的一個說法:我們死後是空氣而不是泥土,我們的精神在空中,逝者可以和我們交談,隻是不用嘴. 老太太分享了她丈夫對于死亡的态度,她回憶自己丈夫即将離世前的時光,她無比生氣命運的不公,而她丈夫更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鐘,周遭的一切變得更珍貴,更奇妙......即使老太太明明知道那是她丈夫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的說辭。

兒子在樹下看到死去的甲殼蟲,父親向他解釋死亡。父親說:是隻甲殼蟲,他死了,走不動了,兒子說:讓它動,父親說:不行的,它死了,甲殼蟲死了,身體就不會動了,不會吃,也不會玩了,兒子問:為什麼? 父親說:因為和所有的動植物一樣, 所有活的東西一樣,它出生,然後快樂過一生,然後它變老,然後死去,死掉後,留下身體,它的腳,它的頭,它的肚子,都空了,但那甲殼蟲不在這裡了,隻剩下身體。兒子問:它會難過嗎?父親說:不會,Michael,它不會難過,它 就是不在這裡了,父親不知道如何給兒子解釋了。 John三十四歲的生日那天,自制了生日蛋糕,兒子挑了三十四根紅蠟燭,兒子擡頭說:你變老了,John想說自己有一天會死,但兒子在他說之前又選了一根蠟燭,遞給他.....看到這,我忍不住眼眶發紅, 其實再小的孩子也懂的舍不得,也懂得生命的珍貴。在影片臨近結尾,父親做了充分的準備,陪兒子讀完繪本《When Dinosaurs Die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death》後,父親溫柔地向兒子解釋,就像甲殼蟲,剩下了身體,但現在在樹林裡到處飛...很快有一天,爸爸也會離開身體,但會永遠在你身邊,在空中。 兒子問:像氣球在空中?父親說:是的,你看不見我,但你可以跟我說話,我聽得到。你聽不到我像現在這樣說話,但是你心裡聽得到,Because I will always be with you...in the air around you...

生命是美好的,但生命并不是本來就美好,生命像是一隻空空的盒子,我們可以選擇在其中放入什麼。謝謝那些在生命中陪我一起走過的人們,我的盒子因此而豐富,同時感到無比踏實!

...
That’s not weakness. That's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