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天行健》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穆青從始至終都想要改換天地,那為什麼直到最後才願意加入同盟會?

第一,對立者是誰,即要革誰的命?
劇中沒有提到穆青的父母,他說自己五歲學武,說明他很有可能是程昱帶大的,程昱于他有教養之恩。程昱離開後他進宮受舒穆祿察泰賞識,成為他的門生,察泰于他有知遇之恩。再後來他跟在光緒身邊聽康梁,為他做媒帶他變法,光緒于他有啟蒙之恩。柳琳遊說時用父母兄長的死來類比,問穆青“你的先帝,你的上司,還有你師父,他們都是因為變法而死,你會因此害怕變法嗎?”由此可見,程昱察泰光緒于穆青而言等同于父母親人。
革命是在革誰的命?在穆青的視角裡,革的是他自己,是烏蘭珊,是察泰和光緒。加入同盟會是對光緒和維新黨人的背叛,會打破烏蘭珊的生活,是背信棄義,所以他能理解且敬佩革命黨人,但不會加入同盟會。
他對烏蘭珊說“我把柳琳送到你府上就是在賭,賭你是革命黨,既然你是,我便再無牽絆”,這邊也佐證了穆青在想法上并非不認同革命,但是他有自己的守護和牽絆,牽絆了卻才能無後顧之憂,所以會有河邊早餐鋪的自白,所以會有雨夜光緒陵前的哀悼。

第二,同行者是誰,即立場如何選擇?
穆青與柳琳第一次論戰時便問她:如果我把淨壇密藏交給同盟會,你們會成功嗎?他從始至終都不相信同盟會,他也說過很多次但凡看到有一絲成功的可能,他都不會攔着柳琳去送死。他的思想是和康梁譚學的,維新派是他的戰友,他自我的身份認同是維新派,所以如果結果都是失敗,他沒道理放棄原本的立場選擇同盟會。
在獄中的十二年穆青在想什麼呢?從後續和柳琳的論戰可以看出他在獄中一定對變法一事進行了百般推演,因為在獄中百般咀嚼,所以出獄之後他對“維新變法”始終處于高度應激的狀态。莫堃用維新諷刺他,他破大防回去之後立刻對柳琳用刑逼供lucky;柳琳一二三四五向他論證維新注定失敗,他一一反駁回去并嘲諷柳琳比康梁二位差遠了;在下定決心幫助革命黨時,心中想的也是譚嗣同說的“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而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在光緒陵前說自己當年變法從未猶豫,可如今卻總是在逃避。察泰被抄家,光緒被囚禁,戊戌變法百日破産,維新黨人死傷殆盡,他想要逃避如此慘痛的結局,可偏偏作為活下來的人他隻會加倍銘記。于是他畫地為牢将維新黨人的生命和獻血背負在身上,也正是這份力量支撐他十二年。最後選擇支持革命,他說的是“老子當年就是搞過革命的人”,通過将維新和革命劃等号來達成和解。

...
穆青獨白版片頭

第17集第一次出現了穆青獨白版片頭,“每個人都在做們自己的生意,不過他們是求生,而我是取義”,這一句便概括了穆青的行為邏輯。
他最初是因承了察泰和光緒的知遇之恩,所以毫不猶豫地參與變法;又因程昱授業傳道之恩,決定将淨壇密藏交給同盟會;如果故事到這裡結束,我猜穆青更願意以無黨派人士的立場去支持革命,可柳琳lucky因救他而死,所以他心甘情願又背起了革命黨的擔子。他有大愛,想要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但他的大愛又實實在在地與小愛結合在一起,寄托在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他的轉變不是來自空談信仰,而是來自于身邊的人,他希望所有為了國家流血犧牲的人,能去到全新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