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人了,陶昕然在《是女兒是媽媽》的節目裡說,都說父母跟孩子之間是一場“戰争”,父母赢了是悲劇,孩子赢了是喜劇,而在她與母親的這場戰争裡,她赢了。

她雖然赢了,但她深知她能赢,不是因為母親戰不過她,而是因為母親要保護她的棱角,所以才選擇了退讓。

她說:“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跟我們分享過心跳的人。所以,媽媽永遠是可以站在我們身後的人。”

她和媽媽都覺得母女是最緊密的關系,母女是心連心的,母女是心意相通的。

陶昕然和她媽媽的這段對話道盡了母女關系的真谛,那就是“有分歧,有争吵,但可以彼此理解,彼此支撐,彼此陪伴,共同成長”的關系。

絕不是世俗所比喻成的那種可以分出勝負輸赢的戰争關系。我覺得凡是戰争,無論誰赢誰輸,都會是兩敗俱傷,所以這個比喻用在親子關系裡極不恰當。

陶昕然說她成為媽媽後,才開始理解媽媽,這是什麼?這就是彼此助力彼此成長,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盲點與不完善,進而走向成熟,進而收獲内心溫暖與幸福的一種親密關系。

陶昕然媽媽在疫情這幾年裡,先後得了幾次重病,裝了支架,腦梗癱瘓,她說是女兒從殘廢的邊緣拯救了她,女兒是大功臣,所以她要好好活着。母女倆隻要談及過往,往往是情不自禁,淚流滿面的。

戰争是殘酷的,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可親子關系不是,它自帶着各種感情色彩,它自帶各種修複功能。隻要親子雙方不帶着戰争與輸赢思維去應對親子關系,親與子就會收獲溫暖的家,親密的愛。

謹記,親子關系裡,架可以吵,事可以談,但不要有戰争意識,不要有輸赢思維,要學會換位思考,要懂得君子和而不同。

其實,親子争吵,無非就是觀念之差,把争論,視為彼此拓寬認知,豐盈自我的一場共同成長盛宴更為妥當,更為有益,更為和諧。

是女兒是媽媽 (2024)暫無評分2024 / 中國大陸 / 真人秀 / 王珞丹 謝紅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