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编剧Adam在寻求故事灵感时回到了童年时的家,却遇到三十年前意外去世的父母;与此同时邻居Harry闯入了他沉寂许久的生活,两人相互陪伴、治愈,一起迎接充满意外的明天与未知的结局。

模糊的虚实界线

电影经常由现实直接过渡到主角的想象,或让梦境发生在现实场域,模糊真实与虚拟的界线,在获得奇幻视听体验的同时反映主角潜意识。Adam梦见Harry在他们常去的酒吧与其他人谈笑风生,看到自己在地铁玻璃上的倒影逐渐拉长、扭曲,像《尖叫》中那样可怖。长期单身独居的Adam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父母圣诞节的意外去世让他更加担心失去。与Harry之间进展迅速,他幸福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不安。

代际矛盾与童年创伤

失而复得固然喜悦,埋藏多年的问题矛盾却再次浮现。Adam的父母停留在去世时的年纪,样貌、思维都没有变化。当Adam对母亲出柜并表示同性可以结婚,后者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和不可理喻,在她以及同时代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同性恋是病,是肮脏和失常的;小学时的Adam因性向受到同学霸凌,躲在房间里偷偷哭泣,父亲竟完全知情,却在门外“袖手旁观”。父亲反问Adam为什么当时没把这些事情告诉他,Adam回答道:“因为我知道你也会像他们那样看我。”父亲接下来无声的默认让Adam更加崩溃。童年的创伤与缺憾并没有因为成年而消失,反而经过岁月的放大愈发疼痛,与父母谈心也没有因为年龄“相仿”而变得简单。亲子之间即使血脉相连,熟知对方的每种喜好与生活习惯,也无法完全了解ta的想法与选择。母亲记得Adam最喜欢的烙饼,记得他曾害怕烟花,却一直以为他喜欢女生,甚至仔细构想过儿子女朋友的模样。面对从日夜翻看的照片中走出的父母,Adam却感到了陌生。Harry是家中的小儿子,上有成家立业的哥姐,他的性向更将他推向家庭的边缘。即使有着完整的家庭,他与家人之间仍像陌生人般疏离。

现代孤独

Adam与Harry住在一座公寓,经常偶遇,两人却从未打过招呼,直到醉酒的Harry敲开Adam的门。Harry说这座公寓像只住着他们两个人,太过安静,让人无法忍受。公寓是一种有趣的现代空间,由承载不同生活的集装箱密集地堆叠、拼凑而成,贴近的距离并没有拉近人们的关系,墙与楼层阻隔生活的延展,封闭的房间也将人们的内心上了锁。我们倾向于在网络中进行虚拟社交,因为无人知晓的赛博身份提供着一种保护色,本该用来伪装自身,却被用来保护真实。我们在网络上发疯,与不认识的网友交换秘密,却对身边的人三缄其口。可昵称与头像脱离互联网就变成了无意义的乱码,再熟悉的网友现实里即使擦肩而过也互不相识,论坛软件游戏里的讨论再热闹,激情输出的文字与表情包也无法装点空荡的公寓。归根结底,我们一直都是孤独的。

...
srds男主的公寓好好,无敌窗景,编剧也不用坐班,再养只小猫我能一直宅在家()

一种归宿

电影的主旨反映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无论是意外出现的爱人,还是重回人世的父母,包括你自己,最后都会消失,变为一粒粒渺小的星辰,归于陌生、孤独、寂静。从第一次见到“复活”的父母Adam就深知他们还会离去,他只希望结局来得更晚一些;他问母亲“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母亲回答“只要你感觉是真的就好”。我们能做的只有像Adam一样,珍惜当下,即使当下是美好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