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把它稱為“想飛的女孩”
momo和阿汐在台風天起舞,momo和阿汐在海灘上奔跑,momo和阿汐在火前起舞
想要飛的女孩,想要沉入海底的女孩,想要掙脫束縛想要無拘無束的女孩,想要逃離人群的女孩
海邊的女孩想要變成鳥,北方的女孩想要變成魚
想要海邊的女孩怕水,但想和自己的家一起沉進海裡,她選擇“魚”的歸宿,但那意味着死亡;北方的女孩跳進了水裡,她确實做了魚,她也确實做了鳥——她從北方飛來了南方
momo和阿汐一起燒死阿汐做魚的可能,所以她現在要去做鳥了
阿汐的角色真的太好了……陽光賜予的健康的膚色,粗壯而有力的手臂,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的頭發
不講話,對出言不遜表達憤怒的時候慣用肢體語言
因為是“張偉麗”,所以更有信服力了,在輿論的刻闆印象裡,一部分人賦予張偉麗的就是“一定會用暴力解決事情”
但阿汐的拳頭最後揮向的的冰櫃門
momo和阿汐聊柳絮像雪的時候,我還在想為什麼要用一個人沒有見過的東西,來比喻另一個她沒有見過的東西,阿汐從小在海邊長大,她不知道柳絮是什麼,也不知道雪是什麼
直到最後momo走在路上,柳絮像雪一樣落下
啊,是“沉冤得雪”
阿汐有沒有見過雪不重要,甚至觀衆有沒有親眼見過大雪也不重要,能讓這個場景關聯上沉冤得雪就可以了
沒在卡司裡看到,所以陳竹升登場的時候我還蠻驚喜的,他是非常“閩南”的代表
或者說他很“台南”
因為“台北”太現代了,和電影想要傳達的“小漁村”的氛圍不搭,選一個很“台南”的人,會加強“小漁村”的可信度
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市井的“碎嘴子”
“momo is somebody,momo is nobody”
看了很長一段才突然看見英文字幕裡的“momo”,然後在那一個瞬間就知道了李玉想要表達的
片尾的畫和歌詞也特别特别好……
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就能get想要表達什麼,在隐喻什麼
“淺顯”嗎,很淺顯,但是本來就是寫給每一個“momo”的,本來就是寫給女孩的加密通信
“hey/你沒錯”“可以破碎/不要熄滅”“誰曾見過玫瑰/為花開道歉”
幾乎是第一時間讓我想起“你并沒有罪/有罪是這世界”“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美的/盛開是/反擊”
(我知道《玫瑰少年》在唱什麼)
太對仗了所以真是是馬上就想到了……
姚晨+李宇春也同時是我認為會在這樣的場合出現女性代表,很意料之中(非貶義)的配置
但是怎麼沒有trigger warning……
“momo is somebody,momo is nobody”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可我上白班啊。”
“可我上白班啊。”唉,好難講,我就一直記着這句話,恍恍惚惚的回了家。内容太多了所以我腦子有點漲,不過肯定要二刷所以也還好,觀影負擔不是很大。認識的動畫人(不管是做2D還是3D的)都一直和我猛誇讓我一定要看,讓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 ...
野木亞紀子你好可怕……
一開始爆炸的時候就因為在此之前的心跳聲在爆炸的一刻被吞沒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當時說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看到最後,知道死在這個爆炸裡的人是誰才知道為什麼我可能隻是太熟悉野木亞紀子了,所以一瞬間就,即使什麼都不知道就,被她牢牢套住了這個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