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惊喜,但是更多的还是可惜。
我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等一个时刻它能告诉我它不是在借鉴《黑天鹅》,但是很可惜,从镜子砸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完了,果然如此。
剧本上,它其实没有照搬黑天鹅的整体叙事方式,国内的题材其实也没有办法去彻底的照搬这种极端戏剧化的风格和形式,但是这部作品的内核没变,它除了本土化的叙事思路魔改,以及核心戏剧冲突的改变(这部作品表面的一层是母女关系,另一层依旧是和自我),它并没有呈现任何新鲜的东西。
张子枫的表演是惊喜,马伊琍发挥也不错,但是依旧都不够让我满意。我对国外演员的标准更高,《黑天鹅》里的波波都没能够让我完全满意,更何况这部作品?当然,我认为黑天鹅的表演更踩在了一种戏剧表演文化和工业化表演之间的平衡点上,所以在专业化的表演层面,波波这种更偏感受性的演员也偶然的进入到了一种成功类型的表演里去,她的五月十二月和妮可基德曼的小心肝儿也可以作为一种例子,就是当一些美国演员开始重走一遍欧洲女演员已经走过的路时,那种隔阂,那种被欧/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文化在彼此适应过程中的互相反击,促成了这种表演文化融合的灾难后果。
我不希望再看到一种更工业化制作的表演在中国生根发芽,我们唯一的方式是从自己的文化里找到一种新的表演方式,来适应更本土化的人物和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对导演和演员都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