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視劇《命懸一生》是奔着懸疑、破案去的,沒想到在全員惡人的劇裡,第一次如此直觀感受到原生家庭的傷害,如此令人窒息。
如果說,可悲可歎的悲劇是吳細妹。那麼,獨立堅韌的勵志劇就非田寶珍莫屬。
有句耳熟能詳的話:能拯救自己的隻有自己。
細妹和寶珍相同的家庭底色,不同的人生走向,讓我意識到,最終能夠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克服困難的人,有且隻有自己。
01 原生家庭從來不是人生的桎梏
細妹還小時,父親去世,媽媽帶着小弟改嫁,她自此沒了家,在舅舅家生活。
就這樣寄人籬下到16歲,情窦初開的年紀,喜歡上同村的男孩。
可男孩家裡窮,沒有出路。
舅舅給她說了門親事,一輛摩托車一拉,嫁給據說打死前任老婆的郭阿弟。
那時她16歲,郭阿弟30多歲。
嫁人的魔咒也在寶珍身上念着,越來越緊。
她今天想辦法拒絕了一個,明天家裡又變着法介紹下一個,一個接着一個沒有盡頭。
寶珍和細妹一樣,也有自己喜歡的同村男孩徐慶利。
面對家人的勢必要把她嫁出去的勢頭,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時,寶珍毅然拉着徐慶利離開村子,去了城裡。
兒歌唱:沒有媽的孩子像根草。
寄人籬下的細妹,失去媽媽的寶珍,都沒有婚姻的自主權。
法國哲學家拉羅什富科說:“有些人注定要成為傻瓜,他們做蠢事并非出于選擇,而是由于命運的擺布。“
細妹就是如此。她沒有選擇像寶珍一樣拉着喜歡的男孩離開村子。
聽話的嫁給了郭阿弟。
自此,她的生活在家暴中渡過,每日所求不過是郭阿弟順心些不要打她。
在結婚多年一直沒孩子後,為了打碎村裡的閑言碎語,甚至被郭阿弟帶着所謂的“表弟”qiang奸。
人的忍耐總是有限度的。
在無法忍受的那一刻,她也如寶珍一般離開村子。
可和寶珍自我選擇離開不同,細妹的離開帶着罪惡的深淵。
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兩個女孩不同的選擇,自此人生的走向南轅北轍。
我們總是感歎命運的不公,可命運何嘗對誰公平?
我更喜歡網上這句話:
命運的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就是用自己手中的一半去赢得上帝手中的一半。
主動離開的寶珍,在城裡開始了新生活;被動離開的細妹,人生開始染上污點。
...在城裡,細妹的幸運在我看來是比寶珍多的。
細妹逃離村子,誤入不正規的理發店,我還擔心她又入了火坑。
幸運的是老闆準備慢慢熬她,這是她的機會。
在溫火煮青蛙的半年時間,她一直堅持守住自己,認真學習剪發、洗發的手藝。
那時我想,妹子啊,趕緊學會了就跑,去另一個地方,自己開個店,人生從此多姿多彩。
可細妹讓我失望了,甚至有些怒其不争。
學會手藝後,我從沒感受到細妹有離開不正規理發店的念頭。
雖然後來開了理發店,但卻是在被倪向東拉着離開那家店之後的事。
細妹每一次的選擇,她都沒有自主去做,隻是在那裡等着,等着……
讓命運的車輪自己往前滾。
陷落泥潭,很不幸;躺在其中不動如山,更不幸。
在細妹離開村裡的差不多時間,寶珍也帶着徐慶利從村裡出來。
到城裡後,寶珍不怕苦,在徐慶利拉不下臉面做苦活時,去糖廠上班,養着他。
認識的工友私底下都叫徐慶利“小白臉”。
養着“小白臉”的寶珍,認真上工,主動考去清閑的宣傳崗位,從不抱怨半句。
她的眼裡、心裡,隻有讀書!
上班後所有時間都在考學上,從高中考到大專,一直立志通過讀書離開糖廠。
我是佩服寶珍的,在男朋友一天隻知道吃、喝、玩的時,她年複一年考學的堅韌無人能敵。
人民日報說:主動出擊才能離開原點,走好自己的人生。
細妹的被動等待,讓她一直陷落在打架鬥毆無法安生的原點;
寶珍的主動學習,讓她遠離了不讀書隻能在糖廠打工的原點。
...細妹在被抓後說了句讓人心疼的話。
”從小到大,我聽我阿媽的話。阿媽沒了,我聽阿婆的話。阿婆沒了,我聽舅舅的話。”
阿婆說,嫁人生了孩子,忍一忍日子就好了。
她聽話,嫁給了郭阿弟,從沒想過像寶珍一樣,拉着喜歡的男孩離開村子。
“之後我再聽倪向東的話。“
為此,她連續失去了2次孩子,也沒想過離開倪向東。
看得我心疼又無奈,又覺得可氣可恨。
但凡細妹不那麼聽話,在學了剪發手藝,倪向東一次次讓她失望後,完全可以果斷離開。
妹子,我們換個地方再開一家理發店,好好的生活,不好嗎?
可從小到大聽話的她,總想着倪向東會改,會對她好的。
細妹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嗎?
她有的。
生存技能有剪發,獨立處理事情也冷靜——這一點從她從容面對警察布局撒謊,獨自準備去工地見倪向東救她的小孩就能看出。
她獨獨缺了一顆獨立的心。
空的口袋沒有阻礙她的未來,依賴的心卻将她帶入萬劫不複。
對比細妹的聽話,寶珍可以說是叛逆。
你要我嫁人?不嫁!拉着情人就跑了。
徐慶利為了面子,打電話叫寶珍出去和朋友宵夜時,她說連說幾次不去,堅定的說我要刷題考試。
讀書快畢業,徐慶利來找寶珍,說要畢業後結婚。
那一句:“我不要!”振聾發聩。
網上有句話: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一定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寶珍是否知道自己要什麼不得而知。
但她肯定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她不要像媽媽一樣做别人口中的好人,卻早早去世;
不要像徐慶利一樣滿足于在工廠打工、喝酒、玩樂;
不要自己不能決定的人生。
她選擇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人生的主宰。
她讀書、自考、嫁富二代、到衛海生活,都是因為自己想要!
...你看,原生家庭糜爛的局,哪裡就是無解呢?
不過是你是否有一顆像寶珍一樣堅定的、獨立的、一往無前的心。
我們無法選擇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長在什麼樣的環境,但要去往哪裡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