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歌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在美國舉辦了名為“Deep Focus”的油畫展,展出了他在2020年至2021年之間的創作。據說他是1960年開始畫畫的,這位天才真是多才多藝。油畫複原了迪倫喜愛的電影場景,和影片鏡頭對照很有趣,也顯示出他對電影的良好品味與深厚興趣。因為迪倫有兩幅各畫了《花樣年華》的梁朝偉與《春光乍洩》的張國榮,所以引起了中國媒體的興趣。很慚愧,在媒體展示的迪倫的九宮格畫作中,我隻認出五部電影。今天看呂美特的《熱天午後》,開始的街景空鏡頭沒多久,我蓦然看到了第六幅幅油畫的沙灘場景。

一兩分鐘的空鏡頭利落地描繪出美國70年代的城市社會面貌之後,電影立馬轉到劇情上,是在它之前與之後不知道拍了多少部的銀行搶劫。我沒多少期待,即使對于呂美特大師。但,看完後,完全被打動的我不得不說,大師就是大師,他就是能把銀行搶劫拍得這麼獨特、豐富,耐人尋味。

電影剛開始還幾乎有點惡搞,有點黑色幽默的。不着調的劫匪,事故頻出的搶劫,不斷反高潮的劇情......看得我邊搖頭大笑邊贊歎編劇的巧妙,與群戲的精彩。接着,這個案件串起來的社會現實一點點展示出來後,輕快的調子變了,越來越冷峻、沉郁,荒謬變成了悲劇,幽默變成了揭露。當阿爾·帕西諾飾演的主角劫匪桑尼與他的同性戀情人,與他的前妻,與他的媽媽對話時,裡頭隐含的主角的悲慘、混亂、難以處理的生活與關系,就不由得使我想起尤金.奧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了。影片裡,銀行裡的劫匪與人質滿臉滿身是汗,仿佛身體滲出的生活的淚。整個電影看起來在講述一個拙劣不堪的搶劫銀行的故事,内核卻在描繪下層人民的悲涼的生活與迷茫的靈魂。

使我驚歎的,是這部電影展現社會、人性的深度與廣度。我不禁清楚感受到主人公桑尼的不盡的傷痛、糾結,也能感受到所有平常人的有限的善良與溫暖。(有觀衆稱之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未免過于簡化了這部電影。)更了不起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電影更展示出這個案件引發的社會反映,各種圍觀者,各種媒體,各種強力部門,他們之間的混亂、沖突。這不僅大大開拓了電影的視角,大大豐富了電影的内涵,更使得觀衆深入了解這個故事的意義,而且使得就是這部電影具有了巨大的社會學價值。

艾爾.帕西諾這部電影的表演至少與《教父》裡的并肩,我覺得在與他的同性戀情人電話那段,更是超越《教父》的最頂級的演繹,真是深入靈魂的表演,而克裡斯.薩蘭登飾演的情人又與艾爾.帕西諾配合的嚴絲合縫,短短幾分鐘,人物就塑造得又豐富又合理,這場戲即使在名片成批湧現的70年代,也是拔尖的。另一位配角約翰.凱澤爾飾演的塞勒,沉默的忠誠的沒注意的塞勒,那種被社會抛棄被人遺忘的落寞,是最讓我越琢磨越難過的。銀行裡的室内群戲,非常漂亮,調度流暢,表演松弛自然,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性格與面目,生動極了。

這個劇本,人物、節奏、對白、故事線,完美,信息容量巨大,實在是了不得,拿奧斯卡原創劇本獎,實至名歸。導演1958年就拍出了《十二怒漢》這樣的室内劇,這部電影的鏡頭語言沒那麼有特色,但可以說異常豐富,不僅室内戲好看,而且室外的如拍消防井的仰視鏡頭,直怼着探員的,和環拍媒體、看客、示威人群的那些,鏡頭都顯示出作者批判與譏諷的态度。

70年代可以品味的名片太多,而這部《熱天午後》是名片中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