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機器人之夢》确實是一部足夠優秀的電影,它在去年一整年動畫長片都沒有什麼出彩之作的情況下,有足夠的資格鶴立雞群。但在奧斯卡敗給《蒼鹭與少年》也同樣合情合理,任何一個思維能力正常的電影人都會把手中的票投給宮崎駿。

...

很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簡筆畫風格的作品,《機器人之夢》确實在觀感上就讓人眼前一亮。無需介紹的背景,簡單明快的風格以及純真的動機久違的出現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也同樣需要童話來幫助我們回憶起一些美好的情感和故事。

...

電影中的機器人并不能簡單的被當成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機器人看待,在它身上已經有了太多“人”的特質,對于觀衆和小狗來說,它是有“血肉”的。而電影的主題“陪伴”和“朋友”,也必須在模糊化機器人本身的鋼鐵質感後才能推進。對于機器人和小狗來說,它們都是彼此最重要的存在,在一個充滿惡意和謊言的世界裡,“朋友”更像是照進它們被孤立生活裡的一束光。

...

而《機器人之夢》故事的真正高潮,出現在兩人海灘分别之後。小狗徹底的失去了機器人,機器人也在一系列貪婪和私欲中支離破碎,它們都被重新推進了世俗的漩渦之中。

...

而電影的缺陷也就在這裡體現。它沒有任何錯手,但是在電影工業發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同質化的電影太多也太龐雜了,上文提到的《花束般的戀愛》如此,還有《泰坦尼克号》、《這個殺手不太冷》、《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瑪麗和馬克思》一衆經典電影有着相似的“朋友”、“陪伴”和“放手”之類的核心詞。

...

但不管怎麼說,《機器人之夢》都是一部足夠優秀的好電影。它是一部像《小王子》一樣獻給大人的作品,旨在喚回我們内心深處對于友情最純真的美好印象。顯然,在《機器人之夢》已經成功的做到這一點上,沒有人發出争議。

桂冠固然可靠,但它隻需要成為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