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國裡的鮑國安演的曹操,神了,曹操如果不是鮑國安這樣的那一定是他的問題。我跟着他念台詞,發現人家斷句啊,語氣輕重,抑揚頓挫都很會拿捏,忽輕忽重但中氣十足,更有陰詭狠辣城府幽深的感覺,治世能臣,亂世枭雄。青梅煮酒論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鮑國安和孫彥軍的對手戲,“吞吐天地之至也”,人家那抑揚頓挫,輕重語調,不疾不徐,中氣十足,鮑國安說話拿捏得可好了,顯得曹操有城府、奸詐、眼神又很多疑狠毒。孫彥軍的劉備明明知道還要裝作不知道全演出來,害怕但是并沒有崩盤,壓得很穩。這一段已經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沒有bgm,氛圍全靠演員的台詞和表演遞進。

曹操獻刀時的眼神厲絕,“某雖不才,願即斷董卓之頭,懸之東門,以謝天下”。滅門呂伯奢後映着劍的寒光“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吾欲借汝頭一用”“孤夢中好殺人”“待爾等熟練水軍,我項上人頭已獻于周瑜帳下”。曹操文韬武略,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文筆也很好,還是書法家,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上馬能“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下馬能治國安邦政治舉措不勝枚舉,減輕軍閥賦稅,用十根五色棒懸挂在司法機構門口,違令者棒殺,還殺了大宦官蹇碩的叔父,從此“京師斂迹,無敢犯者”。還恢複經濟,國庫充盈。(雖然有“陶謙縱兵殺害我父,此仇不共戴天”屠城的污點)。結果南朝世說新語開始說曹操是奸雄,在宋元受到“正統思想”影響下又進一步醜化,要我的拙見那就是看不起人,舊時代,門閥士族皇親貴胄的,但曹父“乞丐攜養”、宦官養子,那會兒又隻有漢室,他們想不到可以有别的姓。官渡之戰曹操7w對戰袁紹70萬兵馬,許都很多人寫信讨好袁紹,投靠袁紹,曹操戰勝,他的下屬說可以按照這信先把這些人查出來,一一處罰,然後曹操看都沒看,隻說了付之一炬,這種氣度與胸襟,順便用赤壁三笑“我單笑那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胸襟對比周瑜王朗一下下,真應該學習他的氣度和胸懷,吞吐天地,老骥伏枥,志在千裡,割須棄袍又怎樣,敗仗又怎樣,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一切皆是雲煙,往事不可谏來者猶可追。還有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一襲紅衣橫槊賦詩簡直封神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東漢末年,已經窮到了100裡看不到一個人,1000裡聽不到一聲雞叫,路邊全是森森白骨,人和人互相殘食。曹操上來之後,減免賦稅推行屯田尊重禮教選賢舉能打擊跋扈的世家貴族等等,推行了一系列政治舉措,經濟就變得非常的好,擊退了梁國軍隊。把百姓從袁紹的水深火熱裡解救出來。還據說曹操是“聞過則喜”。(雖然漢獻帝劉協衣帶诏那裡很可憐)。今天看電視劇上說“當今偉人哪一個不是譽滿天下,謗滿天下”。雖然晚年多疑到病态,一代英雄床榻前分香賣履,曆史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曹操的才略。鮑真是個細節怪,眼神,手勢,甚至胡子裡都是戲,比如見許攸時光足迎接。

劉備生平有點沒文化,白帝城說“朕不讀書”,政績零星,阿鬥是必然的。曹操25個兒子,死的隻有13個,但每個都很厲害,曹丕根本不是最出色的,但也很厲害,和曹植曹操并稱三曹,創立了九品中正制。曹植曹沖曹昂都很優秀。張飛的兒子張苞,關羽的兒子關平關興都是虎将。感覺政治家這種不一定自己得是最厲害的,有時候也是時也運也。曹操沒朋友,像諸葛亮那種高傲的性格,曹操也不對付。還有城府極深司馬懿,鷹視狼顧之相。b站看到2個評論劉備:

“劉備這個人啊,我認為是最浪漫的君王。開局買草鞋,可以說幾乎零基礎開始奮鬥。之後跟兩個異父異母的兄弟結義,飄零半生,久寄人下,始終沒忘了自己的畢生理想:匡扶漢室。

試問有多少人能記得兒時的夢想呢?劉備就是其中一個。他從二十三歲開始創業,起起落落,也曾風光一時,也曾一夜傾家蕩産。一個男人,直到四十歲的時候還在親戚家蹭飯,老婆被人抓的抓殺的殺。四十歲,快到知天命的時候了,換了平常人應該早就放棄了吧。

但是他記得,在劉表家吃飯的時候,中途上廁所發現自己已經是油膩的中年大叔了,不由潸然淚下,年華老去,一事無成,除了夢想,一無所有,痛何如哉!

痛歸痛,這是每個男人都會做的事,感慨誰不會啊,關鍵在于感慨過後要做什麼?繼續渾渾噩噩還是振作起來,劉備選擇了後者。

再後來,去見卧龍先生時,一個快50的人,被一個27歲年輕人放了兩次鴿子,但毫無怨言,第三次去見時仍是畢恭畢敬,言聽計從。大丈夫,真乃能屈能伸也。

到了59歲,已近乎是花甲之年,取得漢中,那個年代這個年齡的人都該考慮後事了,但是這個像海賊王一樣的男人依舊壯心不已,還在堅持自己畢生的理想。

61歲,劉備稱帝,在那個年代多數人都死了的年紀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可惜這巅峰走的太快,就在這年,雲長走了。之後三弟也跟着走了……

62歲,劉備為兄弟報仇,忍了半輩子的他決定放手一搏。未曾想半數家底在竟夷陵的大火中燒了個精光……

63歲,他在白帝城溘然長逝,拼了一輩子,累了,把蜀漢集團給了兒子和丞相,帶着衆多遺憾離開了人世。

大器晚成,大概說的就是他吧。他太能忍了,也太能拼了,一生六次創業,直到60歲的時候才成功。然而,人生太短暫,還沒來得及享受就該走了。也許對于他來說,足矣。

有人總跟我說劉備這個人虛僞的很呐,我爸喜歡三國,他就經常這樣對我說。但我懶得争辯,一個人就算虛僞了一輩子,難道還是真的算虛僞嗎?你根本不懂劉備,我又何必對牛彈琴?”

“三國之所以别那麼多人津津樂道,也是因為反差

那是個禮樂崩壞的時代,董卓霸京師,賈诩亂長安,孟德持天子,孫權自立帝……這種事情太多了

但是有那麼一個人,他作為漢室宗親,雖然家道中落卻仍不墜青雲之志,為求賢才三顧茅廬,以仁義待人,與關張二兄弟常常同榻而眠,曆經千辛萬苦終究再立漢室。

這位君主不是那麼完美,為了兄弟之情強起大軍東伐孫吳。這時無論怎樣做似乎都是錯的,為了兄弟舍去國家大業,是錯的;為了國家大業全然不顧手足兄弟之情,也是錯的。

而昭烈帝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兄弟,這種決斷又是幾個人能做到的?”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丞相,子龍老矣!我已見不到恢複中原,先帝遺願我已無法盡力,複興漢室大業,丞相,就靠您一人了,子龍死不瞑目啊!丞相……”“悠悠蒼天,何薄于我”,姜維最後一記不成“我計不成,乃天命也”,“孩兒甯死不降!”。随着昔日故友一一離世,丞相孤獨的北伐,當初學出師表不絕悲涼,如今再看“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方知其中辛酸,含辛茹苦諄諄教誨,可惜劉禅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一場熱鬧,到頭來蜀漢氣數将盡時隻剩夢想破滅的蒼涼與虛無。誰知最後姜維孤膽前行破釜沉舟又計破失敗後的辛酸與悲涼。

三國演義,陋室空堂,衰草枯楊,當年笏滿床,真是應了當年語文課文裡對紅樓夢的點評:在繁華落盡的滄桑巨變裡義無反顧的奔向結局。

赤壁之戰的時候,卧龍鳳雛說是他們不能棄明(劉備)投暗(曹操)。說是為了江東百姓不能遭受曹操的鐵蹄,所以他們必須在劉備那兒,不能幫助曹操。徐庶就問那這83萬的将士,他們的命就不是命嗎?龐統沒有回答,我當時也很想問這個問題。不過我想起曆史唯物主義,那個問題對于當時的人來說還太超前了。對于旁觀者現在都無法有定論,但對于當事人,隻有利害禍福。

最後摘抄一些格局,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

“此次兵敗,心中十分愧疚,近日養傷,深感人生之艱難,就像那不息之長河,雖有東去大海之志,卻流程緩慢,征程多艱,哎……然江河水總有入海之時,而人生之志,卻常常難以實現,令人抱恨終生.”

這铮铮之音,如驚濤拍岸,風卷殘雲,指端似有雄兵百萬!似山間小溪,清澈見底,非心版曠神怡者不能為之!心權亂則音噪,心靜則音純;心慌則音誤,心泰則音清。聽諸葛亮彈琴,如觀其肺腑也!——司馬懿

我如籠中之鳥,網中之魚,此一行,如鳥上青天,魚入大海,再也受不得羁絆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良禽擇木而栖,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裡江山,何足為貴?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

徐晃:“自别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于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歎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

壯士安能招魂入土、夜枕青山,星光殷殷,其燦如言,不念此文,操安能以血補天哉

“我劍也未嘗不利”

“願棄此官,與君共圖大事”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甯叫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

“這一拜,生死不改”

“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玉可碎不可毀其白,竹可焚不可毀其節,身雖死,銘可垂于竹帛也,又何懼哉”

“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妾請先死,王死未遲”

“此間樂,不思蜀”

“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結尾:我被酒色所傷,竟如此憔悴,從今日起,戒酒!&不知夫人今宵願與我同席共枕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