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是宮崎駿七十多歲時的晚年作品。在這部動畫裡,已經看不出許多讨好觀衆的意味,也讓觀看這部電影的體驗明顯異于他此前的作品——他甚至用的不是開端-發展-高潮的結構——讓我在一整個觀影過程中摸不着頭腦:宮崎駿想傳遞什麼?
誤會
讓我摸不着頭腦的最大原因,是主角二郎的人設有些模糊。
僞善
他好像善良,會不求回報地幫助别人。但有時他的幫助像是高高在上的随手施舍,顯得他很虛僞。直到電影結束,仔細思考後才發現,他心地是好的,就是格局小,做事有時想得簡單,效果不是特别好。
自私
他讓重病的菜穗子離開醫院陪自己,看着她的病情一天天惡化也沒有讓她回去治病的意思。但後來我才發現,這是字幕翻譯的問題。他的本意是:小菜時日不多了,如果她要住院,我就必須放棄研究飛機去陪她。我不想因為情感問題耽誤了公司,所以希望她來和我一起走過剩下的日子。而且菜穗子會來,不是因為二郎求她,而是因為她一心想和二郎待在一起,二郎成全了她。這其實是最兩全其美的方案。既保全了二郎制造飛機的任務,又讓小菜在幸福中度過了最後的人生。
懦弱
飛機從來都帶着戰争的目的,但也是飛向天空的一場美夢。二郎生在戰争時期,他的天空夢注定要助纣為虐。他處理這種矛盾的方法,居然是“忘掉”,這就是所謂的逃避可恥但有效麼?
還真是!
矛盾
其實,這部電影的内核,就是充滿矛盾的。
二郎是一個善良的理想主義者和一個技術癡,一心想造出漂亮的飛機。偏偏這份追求被政治和戰争用途所利用,帶來了死亡和苦難。他沒辦法讓自己的格局到達江山人民的境地,隻能盲目暗示自己造飛機是純粹的造飛機,跟戰争扯不上關系。宮崎駿作為一個藝術家,内心恰恰存留着這樣的天真和無奈。
它的背景是二戰、關東大地震、經濟蕭條這種曆史大事件,主旨卻是“勇敢活下去”這種比較個人的題材。細碎的故事劇情,加上天災人禍之下,二郎個人成長的線條太不明顯,正是所謂“以大見小”,猶如用氣球作錨。
起風了
“風”在電影裡是“苦難”的意向。風能把東西打得亂七八糟、把機翼折斷,也是飛機擡升不可或缺的動力因素。電影最核心的一個思想,就是“無論遇到什麼,都要堅定地迎上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宮崎駿借用了他一生中揮之不去的戰亂歲月,向觀衆傳遞了一種超越時代的人生态度——在時代洪流中保全自我。除此之外,他展現的全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二郎可以一時逃避,懷着“造夢”的心創作殺人武器,卻終究在結尾看見自己的零式飛機沒有一部飛回來而被濃重的幻滅色彩籠罩。他内心善良,卻是别人眼中的惡魔。他把夢想送向天空,卻不覺中留下一片地獄。
我沒有辦法從“好看”或“不好看”的角度評價這部電影,因為我實在沒看懂,隻是想懂了。所以我會說,這是一部值得品味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