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散場出來,不由地盛贊女主好美好美,一起看片的人都因為男主總是膽小而錯過人美性格好的女主而憤憤不平。

影片以一個蠻俗套的分離和重逢開場:小城裡,大樹下,有點慫慫的小男孩和有點酷酷的小女孩“不打不相識”,因為酒心巧克力産生誤會留下遺憾。多年後,小男孩變成了學習編導攝影的“廢柴”學弟許一,小女孩經曆了一番家庭變故化名高曉楠,是許一同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姐。許一攝影課拍照片偶然碰到追車前男友的高曉楠,再次重逢的二人在各種跌跌撞撞的誤會中解開當年的心結,從冤家到摯友,互相陪伴,感情也逐漸升溫。但是二人都沒有明示自己的好感,不敢觸碰關系轉變的那條線,保持着“像極了愛情”的朋友關系。于是遮遮掩掩之間又造成了更多的誤會……

影片前半部分的校園戲很令我驚喜。這些年,大部分觀衆對國産青春片嗤之以鼻,甚至談“國産愛情片”色變,神情語氣中盡是譏諷和陰陽。的确,很多片子太不争氣了,一邊把青春裡細膩的小心思無限放大成了不真實的戲劇沖突,一邊又把複雜酸澀的内心世界無限簡化成懸浮空洞的“疼痛”,為了疼痛而疼痛,創造出車禍堕胎暴力雨中分手絕症死亡出軌等等多種俗套戲碼。在長名必爛片的國産青春片市場裡,在“青春校園”從美好回憶集錦逐漸變成一個故事背景和空殼子的時候,在院線電影幹不過某音小短劇的創作狀況下,很久沒有在大銀幕看到過觀感不油膩,輕松诙諧的校園生活切片了。似乎“看一些正常人談一些正常的戀愛”成了觀衆的奢求。

但《像極了愛情》的前半段是能見一些編劇功力的(編劇劉同說靈感來自身邊朋友的真實原型),甚至某些時刻讓我找回了曾經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時輕松愉悅的體驗。這種較為清新的觀感來源于劇作和人物兩個方面的讨喜。在劇作上,編劇很謹慎也很明白,現在的觀衆已經不再鐘情于被虐戀撕扯,男女主的甜度也不能僅靠一些強行互動的工業糖精。于是在處理校園部分的劇情時,編劇用更加輕快的筆調來設計情節和男女主互動,導演和後期也選擇更加快速的剪輯方式來盡力呈現出一種活潑悅動的氣息。一些場景設計也能夠看出編劇想要努力翻新青春片這塊馬上要僵硬壞死的鹽堿地。個人最喜歡的是雨天小棚子裡一起吃面的場景。

其次,在人物方面,曾經在《五個撲水的少年》中就有過不錯表現的李孝謙,這次和許一這個角色的适配度極高,與女主角也産生了很奇妙的化學反應。在觀衆逐漸對某些挂着“偶像男主”頭銜的醜男們耍帥撩妹這一套油膩行為過敏和厭棄之後,審美點轉向了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真實或曰自然可愛的青春片男主角形象。李孝謙的外形和表演無疑都很符合這種取向——他的臉不是被定義的帥氣,他也不會留愛豆同款發型,更不會用層層粉底把自己塗得比女主還白,他隻是瘦瘦高高加上一些自然的帥氣,臭屁時不會讓觀衆覺得在裝x,落寞時不會讓觀衆覺得在賣慘,特别是笑起來很像兒時住在隔壁會在夏天喊你一起去小賣部買冰棍的小男生。

女主角漆昱辰也是如此。作為光線的新演員,她足夠美,美得足夠清麗,不是棱角分明的大美人,确是令人舒适的小美女。不管是開頭紅衣短發追車的造型還是後面工作後挽一個馬尾辮的造型都很漂亮。此外她的故事線推動經曆了最多的“巧合”,不管是差點被闊少騙,還是“被小三”無奈離校,又或是被電視台錄取,靠巧合推動的劇情中,女主角的性格是不讓人讨厭的。她不作不怨,勇敢地用言語和行動捍衛自己的朋友,進入電視台後發揮自己的特長後來者居上,她的性格中有猶豫軟弱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堅持和堅強。

總結一下就是,清新自然——這正是青春片給予觀衆代入感的重要元素之一。當觀衆的審美需求由“産生幻想寄托”轉向“尋求帶入和體會”之後,選角的轉向變得非常重要——這決定了影片的目的是為“粉絲”提供瑰麗幻想,還是為“觀衆”營造情感共鳴。

此外,“小鎮青年”的人設在青春片中并不少見,但如果被設計成配角,往往成為陪襯主角的屌絲;被設計成主角,卻又會變成又慫又多事經常無能狂怒莫名其妙覺得自己被看不起卻也無所作為,通過種種扭曲的價值觀和行為給觀衆添堵。但是《像極了愛情》裡的許一,與其情感線并行的是其自我的成長線-受挫線-轉變線。很多角色觀衆覺得扁平或是沒有意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不到合理的人物轉變。明白一點劇作的編劇都會給角色設計人物弧光,但仍舊被罵的根本原因在于弧光不合适——開挂太弱,否則又太平淡,低質量的二元對立設計讓角色沒了可信度,觀衆自然也不會相信故事本身的講述。

在處理窮小子面對貧富差距這類劇情時,面對有錢的闊少情敵時,許一沒有被塑造為一個舊式的仇富男,他一邊暗戳戳地對闊少有着小嫉妒和不滿,一邊又能正視自己的處境和身份,用自己的方式愛護和保護女主,一顆真心跌跌撞撞暴雨裡蹬車追寶馬的段落固然有點刻意,但是對于塑造男主有點呆卻又很執着的性格形象非常有效。和阿香一起“老師不讓”“我是拍電影的”等等幾處幻想的喜劇橋段也頗為有趣。喜劇化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弱化和規避了真正引發沖突和矛盾的情緒,讓主角博得了更多觀衆的好感。

之後說要到影片中第一個較大的劇情點是廣告大賽。面對這個機會,許一開始不再廢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拍攝了拒絕家暴的廣告片而獲獎,這也影響到了他之後的職業之路。這個情節點的設計就是有效的,通過這一情節,許一的性格得到了刻畫(不管是前期的努力還是後期領獎時的小緊張)、高曉楠對許一的欣賞和喜歡程度加深、後期重要人物小源被引出,一舉多得。

第三,配角cp(阿香x麗麗)的設計,雖然劇情線較為簡單但是提升了互動的甜度,不僅讓主線副線得到了一定的平衡,某種程度上優化了影片的節奏,增加了趣味性,更是成為男女主的對照組——“不敢開口的情感拉扯”vs“敢愛敢恨的直球甜蜜”。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男女主畢業之後的段落裡,暴露了劇本篇幅安排不當和動力不足的問題。例如靠編劇和巧合推動劇情,同樣的情緒一次次的堆疊等都讓後半部分顯得有些冗長,雖然彌補了所謂“職場相伴”的劇情需要,但重複性的、毫無進展的人物關系與相似性極強的一再退讓和誤會讓觀衆覺得被溫水煮青蛙,像是走進了幾百集不結尾的八點檔無聊肥皂劇。如果男女主進入職場的後半段劇情能夠稍微控制或者削減,整體節奏會更加精煉順暢,畢竟影片有将近兩個小時的篇幅,雖然影片傳遞的情感現象可能是真實而普遍的,但觀衆仍然需要看下去的動力。

在我的概念裡,這是一部拍給所有“感情膽小鬼”的影片。同行的朋友說這部片子不太适合七夕檔期,可能看起來不夠甜蜜,畢竟這是個牛郎織女都在團聚相會的日子,主角二人卻總是含糊着錯過。然而在樓道裡那場戲——情緒馬上要坦白和傾斜而出時,男主再次膽怯——之後,我才覺得男主角的形象真正立住了,我才确定這是一部在努力描摹情感關系的影片。這樣的遊移和膽怯是每一段感情中想要靠近但又缺乏自信的人生動的寫照。“我不敢”“我害怕”“再等等”“萬一 ta 不愛我”,這種情感的糾結和不斷的退讓反而是現實世界裡最普遍最真實的。

影片的結尾,許一穿着伴娘的衣服,看着面前深愛的女孩穿着婚紗站在别人身邊。他回憶起兩人的過往,回憶起看日出的那個清晨。他說,“我一直在猶豫,我想找到好的光線和角度。但是那天的她,那天的我,随便怎麼摁快門都會好看。”

很多處在感情關系模糊階段的人都會問自己或是問對方的一句話是,“我們是什麼關系?”“我是你的誰?”。無法向前邁進,或許是一方不夠堅定,或許是一方心有旁骛,又或許是雙方都不夠勇敢。不管怎樣,始終是像極了愛情,而不是愛情;始終是以朋友身份相會,再走向各自的人生。

如果你是和戀人一起觀影,那麼你可能會看到曾經暧昧期許多的甜蜜和酸澀,為彼此能夠坦誠交心進而确定關系感到欣慰;如果你有一個暗戀着卻不敢表白的crush,那麼看過影片中男女主一次次的錯過,想必你也會被帶入一種情緒當中,至于這種情緒是害怕失去、是下定決心、亦或是徹底釋然,那便因人而異不得而知了。

總之,勇敢一些吧,沒有等來的“正确時刻”,隻有相愛的“每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