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久還是想完整地寫一下《骨及所有》。記得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在啃蛋白棒,瑪倫咬住女孩的手指時,我在屏幕外喀得一聲把谷物棒咬斷。從那一秒開始所有情緒像大雨一樣,傾瀉下來。我真的好愛這個電影,它從各方面都給予我一種不安而陶醉的享受。故事裡的食人癖者其實要有别于我們普遍意識中的食人族,他們不是因為信仰或是傳統去吃人,而是一種生存的方式,是天生的習性。不吃人,就活不下去。和漢尼拔更不一樣,漢尼拔是為了他的憤怒去吃人,為的是一種很大的東西,他看到衆生,感到失望,進而要實施懲罰。這也和他的童年陰影有關,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而電影裡的主角們,他們為的是一種更小的,更私人,更纖細的東西。就是愛。沒有愛,我們活不下去,我們憑借愛賴以生存,這一點也不血腥,更不是獵奇。這是一種存在于龐大的人群和社會之中,被不斷忽略和邊緣化的痛楚。

瑪倫比李,比薩利更成熟的地方在于,她其實是得到過愛的。她被父親愛過,雖然最後她被他抛棄(她愛人的方式也和父親那麼像),但是愛是存在過的,在她的習慣和經驗裡,愛作為一種曾經曆的情緒存在。所以她才會有除了生存之外更多的東西去追求,她想要家庭,想要“歸屬”,想要尋找來處。所以她要去尋找母親,追尋着血液和另一種更為隐秘的線條,想要看到文明的存在。而不是不停地流浪,逃亡,依循原始的欲望活着。李則更像個孩子,小動物。他沒有得到過愛,但是他那麼渴望被愛過。他吃掉了父親,借此明晰了自己的血脈,感知到世界的真相,多麼殘酷啊。所以他要一次又一次地聽瑪倫的父親留給她的CD,他想知道會愛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他愛瑪倫,也毫無保留,他願意為她做任何事,為她狩獵,分食獵物,也都像未成熟的動物。他的愛那麼坦誠又慌亂。

薩利呢,他看上去經驗十足,他帶領瑪倫了解這個邊緣的族群,他同樣為她狩獵,循着她的氣味跟随她。他已經習慣了被原始的欲望驅從着生存,長期的愛的缺乏症使他不正确地對待想要親近的人。他的不安不僅給了他人,也存在于自己的身體裡。瑪倫像父親一樣,收回感情就像給出感情一樣幹脆。她察覺到薩利的危險,于是立馬便能夠抽身離開。但是她從來沒有想到過被激怒的原始動物比任何閃電,或者烈火都來得迅猛而血腥。薩利毀掉了瑪倫和李的安定人生,沒有愛的孤獨,讓他用最慘烈的方式回歸到黑暗中去。

所以這個電影的主題其實很簡單,人群的幽靈借吞食肉體的溫度活着,但是孤獨才是最大的敵人。食人隻是外在的隐喻,真正困擾我們的還是愛,對愛的缺乏,對愛的渴望,追求愛的坎坷,面對愛的恐慌。陷入愛情的人和陷入饑餓的人,沒有本質的不同。食人癖也是孤獨症。李最後對瑪倫說,你還是吃了我吧。我差一點哭了出來。如果我們永遠不能避免失去,那你不如吃掉我吧,讓我在你的身體裡,不用面對風雨,堅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