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季驚為天人,第二季瑕不掩瑜那麼電影版則是瑜不掩瑕。

把它當粉絲回饋,毫無鋪墊的香豔戲份确實能讓大批粉絲開心,可作為一部電影,它連主角基本的人物弧光都沒有,實在算不上及格。早在第二季編劇将小說中清居的戲份移栽到小山身上,并弱化平良與小山保持距離這一點時,就料到了劇組有問題,電影版将問題完完全全暴露出來。

清居成為嬌妻工具人,失去個性與人格,成了平良的附屬物品。很多人覺得清居仍然有魅力有個性,是基于演員的表演以及第一季的印象,沒有這些,單看影版清居的劇情刻畫極其單薄。小說第二部憎彼是在講述平良的可“憎”,多以清居視角展開,劇組完全放棄清居視角,大量篇幅描繪平良,刻畫平良事業線。電影時長有限,不能做第一季那樣驚喜的雙視角可以理解,但清居工具人到不如配角,實在太過離譜。

平良的人物細節刻畫,與第一季也相差甚多。他将清居視為星星,視為國王,影版想要制造“星星”與“戀人”之間的矛盾,過多刻畫“星星”的距離感而忘了平良對“星星”的病态注視與維護,讓他失去了第一季所擁有的“忠犬”屬性隻剩“信徒”的仰望。

綁架戲份看得人發笑,槽多無口。

親密戲份初看激動,再看疑惑,粉絲确實愛看,但我們想要的是第一季那樣有鋪墊、劇情需要、水到渠成的親密戲。影版親密戲來得屬實突兀(被罩戲份除外),去掉也對電影劇情毫無影響(可能因為本來影版劇情就零碎不堪)。

劇組可能也知道第一季是無法超越的,電影中使用了非常多call back來制造呼應,适當的call back讓人有宿命感,而影版過多的call back則給人一種“江郎才盡”的感覺,通過這部電影以及導演後續的另一部bg電影來看,導演确實是有點江郎才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