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手機裡正循環播放着電視劇主題曲“當傾盡所有感同身受”。歌曲開頭是巴比倫王子的獨白“美如,我和你結婚,一夫一妻,白首不離”。

這部電視劇讓很多人回憶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哪個十幾歲的男孩女孩沒有過自己的性幻想對象呢?我12歲的時候,電視裡熱播《王子變青蛙》,我看的如癡如醉,甚至特地找了一個精美的筆記本來寫我和單均昊的同人文,會在晚上睡覺前幻象自己和王子相處的畫面,會幻象自己長大後成熟、美麗、風情萬種的樣子。但是這一切,都隻會永遠藏在我的幻想裡,除了藏得嚴嚴實實的筆記本,誰也不會知道。

後來漸漸長大,幻想被封存在腦海偏僻的角落裡。生活看似正常、循規蹈矩,我也變得越來越像個成熟的成年人,理智,不出格,但是也更無趣。長大後的我,越來越不敢幻想,總覺得那一切跟自己有什麼關系,自己不配。到了要結婚的年紀,腦子裡沒有什麼喜歡,愛情,隻有門當戶對,學曆工作房子家境.......就像劇裡段水流說陳美如的那樣“我怎麼覺得你越長大越沒意思,12歲的你起碼還會相信愛啊奇迹啊什麼的”。長大後的我們,越來越沒意思,你我他好像都差不多,上大學,畢業,工作,找個差不多的對象結婚,然後就是老公孩子房子票子那些事兒,每個人的欲望好像都差不多。

但是能區分我們每個人的,應該不隻是長相,工作,有沒有錢,每個人最有魅力的地方應該是他的思想。那些奇妙的,特别的,天馬行空的,不受地心引力影響的思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精神巴比倫空中花園,裡面按我們自己的喜好,生長着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但是随着我們的長大,我們逐漸意識到花園裡不受社會大衆所接受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被迫把它們都拔掉,鏟除,希望以此來達到社會對我們的期待,最後我們看起來特别正常,符合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期待,但是我們的精神花園裡什麼也不剩,一片荒蕪。

有人說《我的巴比倫戀人》是一部給成年人看的童話,童話是有治愈作用的。我深以為然。這部劇告訴我們,幻想無罪,性幻想更無罪。正視自己對異性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并不羞恥。即使我們已經不再是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我們仍然有幻想的權利,有追求理想愛情的權利,有拒絕世俗眼光評價的權利,這并不是幼稚,也不是什麼瑪麗蘇、傑克蘇。而是勇敢,是拒絕平庸和“誰不是這樣”的規勸。即使生活很殘酷,但我們如果擁有自己的精神巴比倫花園,我們就是自己童話中的主人公,一生都會感受童話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