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後,我的第一感覺時,優子在這樣“複雜”的家庭之中,能夠成長為這麼善良美好的姑娘,真是是太不容易了,同時也帶入她的視角,特别感謝她生命中出現的爸爸媽媽們,有了他們“無私”的愛,優子才能成長成如此善良的人。

但是看到豆瓣網友們并不是特别理解這樣的家庭的形式,大部分人籠統的歸結為田中梨花很自私,(石原裡美飾演,後面直接說角色名字,因為角色是角色,十元是十元,角色行為不要上升到演員)找怨種男人養娃;有人認為故事結構很亂,現實的故事與過往的故事穿插叙述,導緻大家看的時候很混亂;同時也有人覺得這部電影是“女性主義”視角,男性在這部劇中是為女人服務的。

我本人的專業背景是社會工作,很自然而然的會對主角進行社會背景分析,因此我個人很好奇的是優子在這麼“複雜”的家庭中如何成長為這麼善良一姑娘。

而我所得出的結論是,在這部電影中,這裡愛确實是“自私”的,都不免會傷害一些人,但是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的每個選擇,尤其女主優子的選擇,都是自己的選擇,因此她從來沒有後悔,也沒有一個人會懷恨誰。每個人都是通過優子這個“女兒”,尋找自己生命中“缺失的一角”,因此大家也在愛優子的過程中,滿足了自己空虛的心。

下面我将從女主的每個名字來分析人物在這部分家庭的選擇。

...
0-10歲優子的名字

...
優子與生母

此時優子的内心已經有了一片空白了,在和朋友玩耍的時候,她無法接受自己沒有母親,即使水戶爸爸安慰她,她依然嚎啕大哭,說想要媽媽,因此,當田中梨花來到水戶優子的面前時,很容易就走入了小孩的内心。這是優子的第一個選擇,此時她選擇擁有一個媽媽。

這段家庭時光其實是孩子最幸福的時光,家庭在形式上非常完整,家庭每個成員的角色都正常履行,因此孩子從前對于家庭沒有母親的疑惑一掃而空。

每個人都在這部分的家庭中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水戶需要一個妻子照顧家庭,自己可以去追逐夢想,梨花需要一個孩子滿足自己當母親的夢想(此時她已經身患絕症,并且失去生育功能),而優子需要一個媽媽,這裡的選擇是各取所需。

...
仿佛在跟孩子求婚

...
仿佛是梨花和優子結婚現場

...
水戶爸爸耐人尋味的表情,其實此時他早就知道梨花跟他結婚是為了孩子

...

...

...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而好景不長,水戶爸爸執意追夢,本想着拖家帶口去到巴西完成夢想的,但梨花因身體不适無法接受,此時優子面對自己人生的第二個選擇,是選擇梨花媽媽還是水戶爸爸。

最終孩子受到朋友的影響,選擇了媽媽,留在日本。

...

其實小孩也給過爸爸一次機會的,問爸爸是不是一定要去巴西,但是水戶爸爸很“自私”地選擇了自己的夢想,毅然而然決定去巴西。所以優子成年後帶着信件去見爸爸的時候,優子也不埋冤爸爸,因為當年是她自己選擇了媽媽和朋友的,而水戶爸爸也不會怪女兒,畢竟狠心留下妻兒逐夢的是他自己的選擇。

...

這一段家庭關系是塑造優子溫柔善良人格的基礎,根據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兒童的人格發展主要任務是:

0~1歲 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 内在好的感覺,信任自己和他人,樂觀 壞的感覺,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觀

1~3歲 自主對羞怯和疑慮 意志訓練,自我培訓,能作決定 積極嚴厲,自負懷疑,關注自我,空虛

3~5歲 主動對内疚 成功的歡樂,主動性,方向性,目的性 對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5~12歲 勤奮對自卑 能夠被生産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務

0-1歲時優子在生母的幫助下,建立良好信任關系,而後的成長任務水戶也沒有因為是單親爸爸而冷淡對待女兒,因此這個時期的溫暖回憶為優子後面的人格發展打下基礎。

...
大概是在小學2年級左右

與水戶離婚後梨花成了單親媽媽,家裡在物質上過得很窮苦,但是家庭依舊非常溫馨,這段時間發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優子與親生爸爸互相寫信表達思念,以及優子邂逅鋼琴。

...

優子與親生爸爸互表思念,其實作為中間人的梨花一直都很矛盾,他很能理解兩人的感情,但又害怕孩子回到生父身邊,因此,這次,她“自私”地阻斷了兩人間的通信。但也是因為優子的這份思念之情,讓她邂逅了鋼琴,決心學習鋼琴後也讓梨花有了“婚活(相親)”的動力,為優子找一個爸爸,同時改變生活的窘況。女子一人沒有辦法改變家庭,那就隻好通過婚姻,來改善生活的困境。

...
富豪時期的優子,估計是在小學2-4年級左右,因為後面高中時大家說優子隻學過幾年鋼琴,應該是在這個時期學習的

說到這裡,很多人覺得梨花在利用富豪滿足自己的欲望,但實際上富豪在葬禮上也有說,優子奏響了前妻留下的鋼琴,整個家因此恢複了生氣,填補了他心裡缺失的一角,所以我認為這裡沒有誰利用誰,優子受到了很好的鋼琴教育,并且擁有了一個富豪爸爸,梨花有了物質的支撐,可以每周消失幾天去看病,家裡也有管家幫忙照顧小孩,富豪“無痛當爹”,都是在各取所需罷了。

...
優子變成了一個優雅的女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
網上總有人看着别人的小孩問:怎樣可以不經過十月懷胎擁有這麼可愛的懂事的小孩,有啊有啊,再婚就可以了呀~人家富豪就懂這個道理

然而,随着病情的惡化,加上富豪年事已高,梨花擔心自己或者富豪走了,優子又會無依無靠,因此梨花與富豪離婚,選擇了東大畢業工作穩定的高中同學結婚。

此時梨花也将選擇交給了優子,是想選擇富豪爸爸,還是跟着媽媽再婚。優子最終選擇了媽媽,盡管媽媽總是突然消失,看起來“很不靠譜”,但是她依然還是選擇了媽媽。我分析此處優子的選擇,我覺得人或許總是傾向選擇自己缺乏的,兒童時期的父愛早已被水戶爸爸填滿了,因此,在爸爸與媽媽之間,或者說,在鋼琴與媽媽之間,優子會選擇媽媽。

...
小學4年級時的優子

在梨花梨花森宮重逢的時候,梨花問過他喜不喜歡小孩的,森宮回答很期待将來能和孩子喝一杯,兩人準備舉行結婚典禮時,森宮才知道梨花有小孩,不過他也欣然接受爸爸這個角色。他在後來的葬禮中有說到,其實當時的自己老大不小,但是對于自己的人身感到很迷茫,突然被賦予了父親這個角色,令他人生有了奮鬥的目标,我特别能理解這種感覺。

根據社會角色理論,人不是孤立的人,總是要在一些角色中履行自己的職責,才算是完整的社會中的人。這個角色或許是公民、公司職員、或許是父母、子女、丈夫等等。人感覺到自己的社會角色時,才能做出相适應的行為,并指導自己的思想與行動。

我在畢業的時候,曾經很擔心,自己再也不是學生,很害怕自己以後沒有老師,以後有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找誰問問題。直到突然網上有人問我問題請教我,并稱呼我為“老師”時,我被賦予了教師的角色,瞬間,我便不再拘泥于學生的身份,有了學習的動力,努力成為了一名教師,現在在某所高中教書。迷茫的時刻,有人賦予自己某種身份的話,便有了前行的動力。

所以不存在森宮突然“被當爹”,他欣然接受這個角色,并努力學做菜(某次家庭對話時森宮說自己婚前參加了料理教室學做菜,當時不知道是為了小孩),努力按照合格父親的标準對待優子;梨花可以安心地消失,去養病;而優子也有了能照顧自己生活的爸爸。

...

也正是這段時期穩定的“父愛”,讓優子最終形成了穩定的人格。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12~20歲 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對内在一緻性和連續性有信心,生活充滿憧憬角色混亂,沒有固定的标準

優子後面說自己很羨慕早濑可以跟親生父母吵架,可能是因為怎麼吵都吵不散,但是自己一直都沒有跟父母吵過架,一方面,是這個時期的森宮爸爸是一個一吵架就會自責的人,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優子暗暗地在擔心如果自己太任性的話就會被抛棄了吧。

這一時期的生活我覺得不算是優子真正的選擇,因為在上一家庭中,她本身是選擇了媽媽的,結果媽媽卻消失了,所以留在森宮身邊是優子無奈的選擇,媽媽的消失還是讓優子患得患失的,對于森宮的這份父愛她也不是完全接受的。

具體的例子高三時優子經常對森宮說:“你能不能不要擺出一副父親的架勢。”

宮森則笑嘻嘻地說:“因為我就是你爸呀。”

很感謝宮森這種“無理取鬧”的回嘴,其實我覺得這句話能讓本來家庭關系不太穩定的優子有安心感,我覺得這是優子确認自己的在森宮心中地位的一種方式。

也正是如此,優子因為森宮的料理,決定成為一名廚師;當優子決定結婚時,第一時間會回森宮家報告;收到水戶爸爸的信件時,會找森宮商量;最終婚禮走紅毯時,也欣然接受讓森宮扮演紅毯上父親的角色,一切都是優子在肯定森宮作為爸爸的角色。

...

其實這兩人能在一起我挺驚奇的。中國人結婚講究門當戶對,按道理來說,早濑家家教那麼嚴格,他媽媽不是會百般阻撓男女主角在一起嗎?但電影中沒有描述這一部分的細節,是我覺得美中不足的。

...

不過兩個人一拍即合,都是在填補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他們的結合就是羅尼西,一個擅長料理,一個擅長鋼琴;一個向往對方會做料理,一個向往對方會彈鋼琴。而且優子還發現早濑的鋼琴聲是引領自己家庭發生變化的契機,兩人一下子就墜入愛河了。

“果然,隻有我們兩個人組合在一起,才叫羅西尼啊!”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20~24歲 親密對孤獨 感情的共鳴,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 避免親密,關系淡漠

兩人也是在合适的年齡做了合适的選擇,最終,這個愛的接力棒傳到了早濑的手中。

...

綜上,每一段家庭,都是優子自己的選擇的結果,除了森宮家庭時期,梨花出走,給優子留下了一點心裡陰影之外,每段家庭中爸爸們都給予了優子足夠的愛,令她成長為一位善良堅毅的姑娘。

令人很不解的是梨花為什麼要一聲不吭地消失,很多人會覺得她這種行為很自私,其實這個也在最後的葬禮中說清楚了,梨花不希望優子未成年就失去兩次媽媽,。并且(我個人推測),梨花心中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期待很高,希望自己是個完美的母親,在優子心裡永遠是美好的,而不是病痛在床的。因此無論怎樣病痛,她在孩子面前永遠都是快樂的,充滿笑容的,就算到最後,估計是化療到頭發都沒了,她依然會盛裝出席(其實是十元的私貨哈哈哈),用帽子或者絲巾遮擋光頭,抹上烈焰紅唇。我覺得這個涉及到個人選擇,這裡選擇不讓孩子知道是自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關注到病人的尊嚴,有些人就是不希望比人看到自己狼狽的一面,更希望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

另外,回到開頭的問題,這部電影是女性主義視角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個女性不是梨花,而是優子,通過優子的選擇,來描述她的成長中愛的接力。

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自己缺失的一角,不斷試錯,不斷的做選擇。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而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我很欣慰優子在這樣複雜的家庭中依舊善良,成為每個爸爸媽媽心裡的光,也成為這部電影的觀衆心裡的光。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缺失的一角。

...
愛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