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淺有淺的味道,深有深的滋味

日劇、日本文學作品看得少,大緻原因有四點:

不喜它們着重墨反複刻畫那些無足輕重的細節;故事質地太輕太薄,讓人無所适從;揪着一處翻來覆去地說的叙事方式使得劇情節奏、主題面目模糊;另外,主角多少都有些神經質……

這些特質讓作為觀衆/讀者的我始終處于與慣常經驗相悖的不适感中。

日本的文藝作品總讓我聯想到木拖鞋、紙燈籠、花瓣、浮萍、蝴蝶翅膀這些輕的、薄的、半透明的東西。對話、人物、故事、環境都很淺,不見哪兒有力度、深度,或有智慧出現,你要寫卻輕易寫不出來。

俳句這種文學體裁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緻,它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五字或七字,成三行:

乞丐的妻子

給他抓虱子

梅樹下

閑寂古池旁

蛙入水中央

悄然一聲響

寥寥十幾字,淺淺的,日本氣很強。

相較之下,我們的唐詩宋詞則寬闊深厚得多,古道西風瘦馬引出的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雖都是寫景,但後者另有一番破敗宮殿的蕭條滋味在裡頭。

淺有淺的味道,深有深的滋味。

五一假期期間刷完了日劇《四重奏》,跳出文學作品單說影視劇本身,這種非常日本流的叙事方式倒成了另一番景觀,那麼輕、薄、無所謂。

...

//02

網飛與火鍋

與之相反,以網飛為代表的全球影視工業像是四川火鍋,一桌人熱熱鬧鬧圍坐一圈兒,各色菜品一擺,酸甜鹹辣醬料自配,烈火烹油,麻辣鮮香,一口鴛鴦鍋就能争取到最大公約數。

播客《展開講講》裡面讨論過一期:《鱿魚遊戲》“借船出海”,這十年我們錯過了什麼?

主播們從《鱿魚遊戲》聊起,分析網飛如何建立爆款公式,并将發行渠道幾乎鋪向全球,以及當它成為故事的制造者,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故事發生了哪些變化?

核心觀點大緻如下:

《鱿魚遊戲》以永不過時的故事模型,匹配當下最火熱的真人秀式的互動,不斷地穿越熒幕。它提供的不僅是内容而是獨家的用戶體驗——看看有多少人在 TikTok上舔糖就知道了。

從《後翼棄兵》《禁忌女孩》到《鱿魚遊戲》,我們可以如此總結近兩年網飛百試不爽的爆款公式:以流媒體資本巨頭的身份,在全球範圍内發掘文化資源——比如韓國影視天然的現實主義質感和關于階級财閥的讨論,再利用全球鋪開的發行渠道推廣傳播,最後經社交網絡二次發酵。

一句話總結,全球水源供全球。

這種模式跟火鍋店非常相似,無論是供給端——火鍋餐飲容易标準化、對廚師配置要求低,還是需求端——菜色齊全、口味多元、能争取到絕大部分食客,都比較容易滿足。

//03

日劇與家常菜

相較之下,日劇更像是一道小菜——清水烹豆腐,給人恰到好處的慰藉。

大味至淡,平實是一道菜式無言的底氣,因此日劇它更有家常菜的品格:不必入口驚豔,但憑一股子平實的底氣馳騁人間,一輩子被記挂,忘也忘不掉。

《四重奏》記錄的是喪氣的、愚蠢的、偏執的失敗者,是那些耗盡一生力氣不過就是普通地活着的普通人。在成功學叙事殺伐四方的今天,為普通人傾注筆墨篇幅是這部劇最大的溫情。

...

這種家常菜式的題材沒有通用的爆款公式,注定缺乏話題度,少了被巨頭招安的可能性,因此更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一個人總是吃火鍋,習慣于成瘾性和解壓性的麻辣口味中,感官容易被蒙蔽,便嘗不出食物本味來,我一開始不太能看進去日劇就是網飛式的火鍋吃多了的緣故。

然而,能拍出“淡”的千般滋味來的劇集和能賞析“淡”的食客終究是少數。

不過在敲完這篇文章時我便知道,未來,在火鍋和家常菜之間,我大概率不會再一意偏向前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