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三集,預測一下會來豆瓣打分的受衆,這部劇的口碑肯定會在8.5分以上,不存在爛尾,不存在觀望。

1. 故事層面紮實,基于,人物信息足夠豐富,前15分鐘人物就立住了。

2. 誠意+細節+演技:誠意包括試聽,尤其是視聽,我認為是達标+個人風格,有導演音樂的和審美的偏好,但技法真的是達标,視聽是為故事服務的,不至于說炫技或者靠這個來博人眼球,當然這也要看放在什麼市場環境裡了。

演員選的很好,包括配角,這是除了演員本身演技派之外,導演團隊應該也是有一些方法的。秦昊發福之後的特效妝容不真實感可能是我認為少數比較表面的瑕疵,甚至也有一些影響表演了。這個确實很容易勸退觀衆。

3.營銷上,也是适合主打故事/“生活”/口碑,畢竟觀衆會帶着懸疑類型去看,但這不是中國市場上對懸疑類型的定位,這會有期待偏差。當然也絕對不是文藝片。

4. 類型裡最難的一直都是喜劇,更不用說荒誕的、黑色的。很聰明,命案的審查問題既然這麼難,那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去看吧。也預測一下,這個類型,所謂重生活質感的懸疑片(一定會有平台因為這個故事創一個新的類型化的詞彙)也會迎來大家對“創新”的探讨。但有什麼創新内容呢…本質上不就是說故事而已。一切讓你覺得很牛逼的點難道不就是視聽的魅力嗎。

5.節奏,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彈幕評論總看到這個詞。這不是叙事的節奏,是觀衆觀影口味習慣導緻的期待值。

在叙事層面,節奏沒問題,隻是因人而異的偏好問題。
在觀影習慣上而言,這個節奏放在美劇裡就不太會有人說有問題,因為大部分美劇都喜歡在第一集交到信息。那另一方面,這類節奏的劇集确實在一定程度上對觀衆的需求是有劃分的,如果隻是想輕松一笑,那可能會轉台,但有趣的事他又是個喜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所謂“好好講故事的風格化”節奏帶來的壁壘。
基于這一點,播出量是會在高度口碑的營銷上出現奇迹的。

6. 無倫口碑聲量如何,我都會投出5星,因為要在四大平台數據決策市場的當下,能做出這樣的片子需要多大的決心、勇氣、信念。他的意義不在于作品本身多麼優秀了。當“文藝片”這個命題又拿出來讨論的時候,我在竊喜,竊喜你看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劇能被拿來當作熱度話題,離春天能更近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