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跟媽媽一起看電影,結果在映影片一水兒6分,簡介看上去也很像爛片,挑了一個最不爛片的來看,雖然評分極低,但是看完超出預期。

講的是兒子因為童年被母親抛棄而怨恨,但在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症後,跟母親達成和解的故事。因為抛棄兒子的原因是母親跟有婦之夫同居,所以熱評上有“三觀不正“,”令人作嘔“的評價。我的理解不太一樣,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并不聰明的女人在親情和愛情欲望沖突間的搖擺。

從母親的角度,她是浪漫的人,她愛彈鋼琴,以此為職業,每天買花,寫日記,養金魚。在雨天被一位男教授敲開家門,他想彈的曲子正好是自己最愛的那一首,多麼能打動母親的浪漫相識緣由。在日常的彈琴教學中,她漸漸喜歡上了他,希望跟他在一起,盡管他是一個有婦之夫。

從兒子的台詞:”我生下來就沒有了父親“,父親角色從未出場,甚至沒有父親合照,可以推斷父親和丈夫的角色在家庭中一直缺失着,可能他已身亡或者早就離婚,甚至未婚生子。那母親是不是已經忍受了長時間情感上的孤獨?另一個細節是,擺在她床頭的魚缸裡,金魚一直是一對,似乎也隐喻着母親一直想要有來自另一半的依靠。總的來看,母親并不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她一直都體貼敏感,甚至晚年和兒子的相處都小心翼翼,偶爾會試探性想靠在成年兒子的肩頭,跟兒子擁抱,但都被兒子躲開。不難想象,她作為一個心理并不強大且缺愛的人,當情人出現時,她不顧一切,甚至放下兒子,跟情人同居的動機。她的女性朋友跟她聊天時吐露的心聲,也與此互為補充。朋友說:”我喜歡上了一個男人,但是我隻能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遠遠地看他一眼“。母親問:”你不離婚,跟他在一起嗎?”。朋友說:“不行,我有孩子。”這句話也展示了世俗意義上的母職懲罰,有了喜歡的人,哪怕離婚在一起都不行,隻是因為孩子。更何況母親喜歡上的還是一個有婦之夫,情理都不容。

但是母親沒有放棄,似乎是因為孤單了很久,她堅定地”抛棄“了孩子,随着情人去了另一個城市,對外宣稱這是她的丈夫,跟他同居了整整一年。直到,一場大地震。

一開始,她從睡夢中蘇醒喊的是情人的名字,急忙給他打電話。但随着她走出門,看到整個城市變成一灘廢墟,斷壁殘垣中,她行走了很久,最後呼喊出的是兒子的名字。在大自然駭人破壞力的考驗下,愛情最後讓位給了親情。母親回來了,帶着被喚醒的責任一起,撫養孩子,繼續當一個母親,而不是一個愛人。

我覺得母親這個角色很可憐,她愛情人,但是情人明顯是一個不負責任而并不深愛她的男人,有家室卻勾搭另一個有孩子的女人,也很少見他流露出的愛護。他就是愛情的鏡中花,水中月,一戳就碎的美麗泡沫(這男人也不好看)。而她也愛孩子,但兒子因為她追愛的私奔對她冷淡,怨恨了後半輩子,讓她度過了更加孤獨的晚年。理智上看,這是一場注定悲劇的愛情,還讓她失去了唯一純粹的親情。

但,在她跟兒媳婦對話的時候,她說:”我永遠也不可能得到泉(兒子)的原諒了“,下一句她說”但是我不後悔。“

整部電影,帶給我的震撼就在于此。這是一個一直禮貌體貼,浪漫但卑躬屈膝,沒有存在感的母親。但是那場不負責任的私奔,似乎是唯一一段讓她鼓足抛棄一切的勇氣,活出自我的時光。在那一年中,她不再扮演一個母親,不再承擔母職,而是作為一個”女人“而活着。甚至我想,情人是哪個男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來自于愛情,被愛着的感覺。

她堅定地珍惜和肯定這一年,盡管她知道這是兒子的怨恨之源。

我在這裡看到了母親作為女人的欲望,而不是一個被口口稱贊的聖人一般的母親。

在那個廢墟中的長鏡頭,走過了一片斷壁殘垣,她喊出”泉(兒子名字)“的那一刹那,她那30歲的年輕美麗的花兒般的容顔,一下子凋零成了70歲滿臉皺紋的臉。年輕到老年的直觀對比讓人措手不及。似乎這也隐喻着,母親的青春從那一瞬間已經結束了。

我厭惡任何形式上的出軌,但電影裡,我更憤怒那個”勾引“母親的毫無責任可言的男人。我惋惜母親愛錯了人,譴責母親對另一個家庭的傷害,遺憾母親安置兒子這件事不周全,完全可以把兒子寄養在外婆家或者看護所。但是我理解母親對愛情的渴求,我并不認為母親”愛上了别人并與之同居(前提沒有家室)“這件事情有錯,也還好母親她不後悔這個選擇。

母親不是成為了母親之後就沒有欲望了,欲望一直存在着,這裡的欲望可以是愛情,可以是事業,可以是别的離經叛道之事,隻要不傷害别人,就算她的欲望跟母職違背了,她可以追随所愛,作為一個女人,一個人而活着。

有趣的點,老媽挑電影時,對這部電影展現了濃厚的興趣,”就看這部吧“

“為啥”

“講老年癡呆症的,會警醒我多多鍛煉,以免患病——這部片肯定也會教育孩子好好對待ta們的母親”

哈哈,還挺可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