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媽媽》劇照

中秋之夜,冒着疫情風險,去關注了中秋檔電影《媽媽》。這部由《春歌》更名而來的電影,本來應該在今年母親節上映的媽媽戲,種種原因延到了中秋。電影是阿爾茲海默症題材,反映了我們當前老齡化社會問題。片中講述一位85歲母親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親情故事;與及在生命的盡頭,綻放出親情和愛的無限力量。

筆者不想讨論電影情節如何感人,兩位前輩演技如何精湛。這裡想說說,電影背後反映的社會現實,那就是這可怕的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

有資料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約為3%-8%,女性高于男性。但另有資料顯示,一般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65歲以上老人高發,發病率大約15%,當年齡到達85歲時,發病率高達45%,不同的數據出入很大,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統計數據,應該是最真實的。據統計,目前國内60歲以上人群總數超過2.5億,其中有阿爾茨海默病問題的在1500萬以上,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

更可怕的是,不是這個絕對值,而是這個病症本身,以及病症帶給患者本人與及親人的打擊和痛苦。我想從身邊的親人說起,與及我親身的經曆、感受,來跟大家一起認識和重視這樣一種,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的疾病。

【外婆】

第一次接觸老年癡呆,要回到我高二的時候,那一天是外公出殡的日子,我給外公磕完頭,去外宅看望外婆。

外婆是個聾子,花了好半天的高聲對話,終于搞清楚我是“小窩頭”家的國強,笑着請我入座。這個慢半拍的反應,弄不清楚是外婆遲鈍了,還是聽力更不好了。

其實聾了也挺好,這前後宅院相隔百米,好大的動靜她也聽不到。隻是看到來來往往的人,她便問我,是不是老頭子不行了,咋有這麼多人。我一邊大聲否認着,回答她的猜疑,一邊趕着蒼蠅掩飾着。外婆好像聽到了我的回答,将信将疑地點點頭,繼續扒着碗裡的飯,還有一群飛舞的蒼蠅,感覺和諧而無奈,沒有惡心的感覺,有的隻是一陣陣憐憫的酸楚,襲擊着我鼻子,酸酸的,雖然年少不更事,我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後來聽母親講述,之後外婆越來越傻了,但也聽舅舅和姨媽否定這個事實,說外婆到最後都是清醒的。我也贊同,外婆心裡是清楚的,隻是人老了,遲鈍了……

就這樣,在那一年酷暑之後,對應的是一個特别寒冷的冬天,外婆睡在姨媽的被窩,安詳的睡去了,去找我心愛的外公去了。那一年,我在讀高三。

雖然,外婆是不是患了老年癡呆有争議,但在我的記憶深處,聰慧的外婆依然獨自一人,坐在方桌的一角,與一群飛舞的蒼蠅“和諧相伴”的場景一直印在腦海,至今清晰。

【母親】

二十七年後,也就是二零一九年春節前,母親在宅基地的菜地裡忙活的時候,被鉛絲絆了一下,摔成右手手腕骨折,之後經過大半年的慢慢地恢複,逐漸好了。

那一年的九月,在父親的提議下,我們開車帶父母親去遊覽人間天堂杭州。因為走的匆忙,母親竟然忘記帶身份證,出行多有不便不說,一路上沒被父親少怪。到了景點,辦了入住,我們去了西湖邊上一個當地特色的飯店,名字不記得了,隻記得二老吃了一頓坐立不安的晚餐,因為心疼錢。

第二天一早,父母親不願意吃賓館的早餐,我跑了好遠的路去買了早點,陪二老在西湖邊的椅子上,一起享用早餐。

...

母親一臉嫌棄我買的早餐

看着母親一臉嫌棄的樣子,我已經感覺到那麼一點點異常。之後,遊覽的過程中,母親要上廁所,出來後一臉囧樣的告訴我不小心弄身上了。我看了一眼母親的褲子,既然還有一個老大的油漬,我随口還責怪了一聲母親,說,出來旅遊也不知道穿一條幹淨一點的褲子。她笑着跟我說,不是蠻幹淨的麼。要知道,母親原本還是很愛幹淨,再緊急出門前總會梳個頭,照個鏡子,搗騰一番。

現在回想起來,母親的阿爾茲海默症就是從那次摔跤開始的。那時候,帶她去拍照檢查骨折的恢複情況,平時風風火火的老媽,不經意間,拉在我身後老遠處,此刻,我感知到了她行動的遲緩。

之後,每次回家,她總是在我面前告狀,說父親打她,打她的嘴巴子。那時,我還沒往老年癡呆上面想,父親對母親好了一輩子,我隻是想,人老了可能像老孩子一樣,老夫妻倆頑皮吧。

杭州旅行回來後,10月份,乘公司全員體檢時機,給父母也做了一個常規體檢。父親除了早前被确認的帕金森之外,到還可以。母親的各項指标出現了較多異常,之後回到海門人民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發現了基底腔梗和腦萎縮的症狀,基本确認是老年癡呆症狀。這時候的母親還應該在病症的初期階段,開始按照醫囑服用安理申等藥。

二零一九年,是父母親身體陸續出現問題的一年。是在繼一八年父親确診帕金森綜合征之後,母親又确診為阿爾茲海默症。母親的這個病就是從摔的那一跤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