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故事很短很簡單,劇情或許莫名其妙有些枯燥爽片爽得不夠徹底。但導演十分清晰露骨地吐槽了一個或許已經快要被遺忘的事情: 美國家長音樂資源中心(PMRC)在1985年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無語操作。
這裡的背景知識我就直接引用中國新聞周刊的一篇文章:
1985年對于美國形成現有的饒舌和搖滾音樂督導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在一些精英人士的發起和參與下,成立了一個叫“家長音樂資源中心”(The Parents Music Resources Center,以下簡稱PMRC)的民間組織,其目的是為家長們對自己子女所聽的音樂提供必要的公共信息。時任美國參議員的阿爾·戈爾(後來擔任克林頓時期副總統)老婆蒂珀·戈爾為11歲的女兒買了Prince的唱片《紫雨》(Purple Rain),發現其中有色情的歌詞,她擔心這樣的音樂會對少兒産生不良影響。後來她知道,一些别的家長也有同樣的擔心。她們決定一起為此做些什麼,于是便創立了PMRC,最初的參與者中有不少是像蒂珀·戈爾那樣的社會名流,如擔任過美國财政部長和白宮幕僚長的貝克(James Baker)的夫人蘇珊·貝克(Susan Baker),華盛頓特區管委會主席那威爾斯(John Nevius)的夫人薩麗·那威爾斯(Sally Nevius)等人,她們被稱為“華盛頓夫人們”。
PMRC建議,為了便利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唱片應該像電影那樣實行等級區分和标明,并且要求,歌詞應該印在唱片套上,有粗俗内容的唱片必須放在櫃台下,而不是公開展示,必須向無線電廣播台提供包括歌詞的樂譜,等等。PMRC還出版了一份叫《每月通訊》的定期刊物,向60多家音樂公司和向全美廣播協會、全美唱片公司聯合會等發出了有關要求督導饒舌和搖滾音樂的信件。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争執終于被提交到國會參議院舉行聽證。1985年9月19日參議院舉行關于“色情搖滾”的聽證,這可以說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媒體廣為報道的一次聽證。這件事在國會受到重視,與PMEC中那些活動能量可觀的“華盛頓夫人們”應當有相當大的關系。
參議院的聽證從一開始就定下了一個基調:這不是政府對大衆文化的幹預。參議員約翰·丹福思(John Danforth)表示:“聽證的目的不是為(唱片業)立法,……而隻是為讨論(“色情搖滾”)這件事提供一個論壇,為的是讓這件事為公衆知曉,進入公共領域,……引起全體美國人民的關注。”在聽證會上,有四位參議員發了言,PMRC和唱片業的多位代表各自表明了立場,最後還請一些專家教授和心理學家就音樂對人的行為影響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聽證後,PMRC 得到全美家長和教師聯合會的支持,并于1985年11月1日與美國唱片公司聯合會達成了一個協議。這個協議規定,在自願的情況下,出版公司應該在唱片封套中印出歌詞,磁帶例外(因為印刷空間有限),但也應标有“歌詞可見唱片”的字樣,有色情内容的唱片還需标明“家長須知:此唱片有暴露性歌詞”。
(https://star.news.sohu.com/20120522/n343766158.shtml)
PMRC 列出了 15 首他們認為最離經叛道的音樂,俗稱“Filthy 15”。這裡面的音樂包含了性、暴力、虛無主義等被視為異端的元素。這就是電影開頭部分的那個list,上面的名字包括麥當娜、AC/DC 及Prince(戈爾女兒當時聽的就是他的《Darling Nikki》)等傳奇藝人的作品都在其列。法庭傳喚十分漫長,包括John Denvor,Twisted Sister以及Frank Zappa等音樂家紛紛出席。面對來自PMRC莫名其妙的提問,這幾位都面不改色思路清晰對答如流。PMRC當然沒有料到唱着這些所謂"色情"歌詞的人能有這樣清晰的思路,場面一度十分尴尬。
而電影裡也有一幕是一個金發男子在出席法庭,那就是Twisted Sister主唱Dee Snider經典的傳喚一幕。Twisted Sister 的歌曲"Under the Blade"被PMRC解釋為虐待束縛和強奸,PMRC指責這首歌宣揚暴力。Snider則指出"Under the Blade"的靈感來自樂隊成員的手術,講述了他想象中的人在接受手術時會經曆的恐懼,并宣布"這首歌中唯一的虐待狂、束縛和強奸都在戈爾女士的腦海中。"他進一步表示:"戈爾女士找到的虐待和束縛,任何在尋找外科手術參考資料的人也會找到。"Snider總結道:"保護我的孩子的全部責任落在我和妻子的肩上,沒有其他人能夠為我們做出這些判斷。"
最詭異的就是80年代,很多家長把自己孩子的行為完全歸結到他們聽到音樂身上。1984 年,19 歲的 John McCollum 躺在床上自殺身亡。一年後,18 歲的 Raymond Belknap 和 20 歲的 James Vance 也做出了自殺行為,James Vance 沒有當場死亡,但留下重傷。很多重金屬樂隊都被牽扯進了這些自殺行為當中。John McCollum 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因為聽了 Black Sabbath 樂隊的"Suicide Solution"才自殺。他們覺得歌裡有隐藏的魔鬼之音,如果倒放歌曲,會聽見鼓勵聽衆“拿起槍來射殺”的話音。1985 年的兩起自殺行為則指向了 Judas Priest 專輯《Stained Class》中的《Better by You, Better than Me》,這首歌被認為教唆聽衆自殺。Black Sabbath 和 Judas Priest 因此而被傳訊到法庭。
(“警告父母,專輯内容不雅”,音樂裡的“髒東西”真的應該為青少年行為負責嗎?)
這種更加莫名其妙的什麼隐藏的魔鬼之音,倒放音樂之流,欲蓋之罪何患無辭。
這對歌詞的束縛可一點不難理解,就跟你想在哪些平台發聲還得小心翼翼地避開關鍵詞才能發得出來。有話不給說這事兒安到音樂家身上能活活把他們氣死不可。
更加愚蠢的事,既然有了所謂的髒标,
作為一個未成年,你昨天聽的Prince今天得經過父母同意才能聽,或者得在父母監護下才能聽。我去,如果我17歲到時候誰告訴我megadeth,black sabbath得我爸媽答應我才能聽,我能恨不得把他家給拆了。
而且這個标志可以說是給廣大青年來了個清晰明确的專輯索引。就像禁毒法令無法确保100%的禁毒,父母管教寬松的孩子這下開心了,以前還得聽了才知道哪些歌的歌詞不大對勁,現在看看封面就知道該買哪些專輯了。在不少地方,髒表反而像是個指引,很多貼标唱片銷量遠超其他唱片。感謝PMRC!
有了這個背景,回到電影裡,女主的父親和一幹手捧相機的白衣信徒,自命不凡的認為自己是在給被好萊塢/流行文化"侵蝕"的孩子們"驅魔"。錄像帶裡的瑪克辛是純潔的象征,現在的女兒是被邪惡腐化的結果。
我們最終看到的父親之所以會這麼認為不是空穴來風。當沒露臉的父親隔着窗戶看着自己的女兒跳舞時,他覺得是這個社會造成了女兒現在的生活,氣憤地拆了扶手。他無差别殺掉女兒接觸的各類朋友,有的身份或許下賤,有的則是個正經演員,無所謂,統統得死。聯想到PMRC,瑪克辛就像是80年代代孩子,他們聽着各類流行音樂有的或許粗俗下賤,有的或許還算不錯,就像是瑪克辛接觸的各類朋友。家長們處心積慮地徹底清除着這些音樂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而瑪克辛父親也不遺餘力盡可能地多殺幾個。
這才讓最後的高潮部分相當合理。父親以及一幹白衣信徒或許真的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這該死的社會已經被惡魔腐化了,隻有自己才是能夠拯救一切的救世主。他們不相信警察,不相信法律,但願自己的正義之心和意志能夠扳回一切。多麼像80年代那些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懈努力的"精英家長"們,他們為了社會的正義可真不知是付出了多少努力。
父親的結局大概是導演暴力化的情感表達。他不二的努力,得不到女兒的理解,迎來的開瓢附贈一地西瓜。女兒一槍散彈送走的不光是對家長音樂審查控制的最大諷刺,同時或許也是很多年輕人對這制度的典型看法: 不如沒有。
警察還是最悲慘的,自始至終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得不到信徒的信任也得不到不同民衆信任,賣命累得到處跑,生活在洛杉矶卻從未到過好萊塢标志,最後落得個眼插十字架滾下坡的結局。真不知是在同情80年代的警察兩邊不讨好還是在諷刺他們廢物。
最值得玩味的還是自始至終瑪克辛都喜歡往鼻子裡塞粉這個行為。從電影開頭擰開鴨頭,到女主手刃老爹,女主始終沒離開過白粉。那麼在PMRC監管下的孩子們,他們有因此而真正受到制約嗎?父母對音樂的監管真的能有效遏制孩子們的行為嗎?父親從瑪克辛小時候起就再也沒露過臉,自己到她淪為porn star才再度出現。中間的時間裡父親去了哪裡?難道不正是女兒成長中陪伴的缺失才導緻女兒落的如此下場。還好意思說是社會的責任,豈不是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