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給我看光敏性癫痫,不敢想象在電影院看這個是什麼感覺。
先說整體感受吧,電影有很多東西值得剖析,甚至其精神分析和對部分概念的解構表述的直白明顯,但是這種直白明顯的代價是将同一個東西在觀衆面前來來回回晃了太多次,看到最後觀衆早就掌握了導演的尿性,連下一個鏡頭給到什麼都能猜個大概。個人感覺該電影最大的毛病就是以上,筋骨強但是體态太浮腫,可能導剪版會好不少。但是7.7分沖着内核來說可能還是略低了,個人給分到8.3往上一點點。
哦對了,片頭我真的好喜歡。
再談談視聽語言,本片的視聽語言充滿刺激性。貫穿全片的音樂實則是巴赫d大調詠歎曲的電子變奏,也就是霍夫曼的船歌。蠢朋克的一員Bangalter将其改編為電子混音版,節奏放緩并加入合成器音效,使原本甜美的旋律變得空靈、陰森,甚至帶有不祥的預感。 原曲描繪威尼斯貢多拉劃行,電影中則象征靈魂在“中陰狀态”漂流,既無法靠岸(轉世),也無法回頭(重生)。而鏡頭從一開始的第一人稱,到人死後脫離身體,也是十分明顯的“靈魂”或“鬼魂”視角。顯然視聽語言是為電影的内核服務的。
電影的内核個人認為實則有兩層。表面上是服從藏傳佛教“中陰身”的理論:描繪人死後靈魂脫離肉體,審視自己的一生,還會看到無數的光球——那些光球代表正在做愛的人們。電影的結構無外乎如此,觀衆以靈魂的視角,通過光進入閥限空間(人死後看到盡頭是光的隧道,此說國外盛傳,放在電影中也可以認為是童年車禍大貨車的燈光帶來的實在界創傷),甚至最後看到性愛場面象征着精子卵細胞的光球,都符合這一層描述。
然而實際上,真正的内層還是精神分析,而且通過精神分析完成了對“輪回”學說的暴力解構。電影中男女主角作為兄妹,童年時因為車禍父母雙亡,他們的俄狄浦斯(厄勒克拉特)情結沒有辦法正常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兄妹關系發生“替代性亂倫”奧斯卡的“戀母”欲望無法指向母親,轉而投射到妹妹琳達身上(替代母親)。 琳達的“戀父”欲望也無法正常發展,導緻她對哥哥産生強烈依賴(替代父親)。 由于亂倫禁忌社會倫理,二人無法直接滿足欲望,因此尋找替代品: 奧斯卡通過毒品、妓女乃至朋友的母親發洩俄狄浦斯情結,琳達則通過夜店跳舞、與年長男性交往(如夜店老闆)來填補父親角色的缺失。而最終,主角以靈魂形式附身于好兄弟并于妹妹發生性關系,達成了俄狄浦斯情結的變相滿足,才得以重生,以嬰兒形式降生。然而嬰兒降生先看到是什麼?母親的乳頭!!!口欲期的力比多再次接管了主角。
在此時,所謂的輪回被解構成了一種退行:這不是真正的“輪回解脫”,而是欲望的再生産——新的生命依然會陷入同樣的俄狄浦斯困境。 從退行角度看,這甚至不是“成長”,而是永恒的停滞,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遠重複。 傳統的佛教輪回以“業力清算”完成超脫為基礎,而奧斯卡的“轉世”卻毫無覺醒,隻是心理退行的循環,說明他的欲望結構從未被改變。
甚至考慮退行的定義本身,退行是指個體在面臨無法解決的焦慮或創傷時,心理狀态退回早期發展階段(如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以逃避現實壓力。我們也可以理解在“sex,money,power”的現實社會中,輪回的超脫是不存在的,有的隻是退行的不知所措和虛無而已。
輪回實則是退行的遮羞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相當優秀的電影。近幾年有一個很好的迹象是,許多本來不屬于電影的元素正在進行一場融合的實驗,f1電影也是一樣。在個人觀點中,電影是帶有公路片基因的,但是血管中流淌着新生代電子遊戲的血液。傳統公路片中"旅途即人生"的 ...
我們不妨從視聽語言聊起。《大佬》的視聽非常有北野武本人的特色,采用大量的定場鏡頭和極其少量的搖攝跟拍,強調出“凝視感”,配合相當冷酷的硬切和鏡頭設計,以及幾乎禁欲主義的視聽表達,使得影片幾乎表現的去感官化,即便音樂的譜曲是久石讓先生 ...
成功趕上了淘金記100周年重映,默片在大銀幕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而卓别林的演繹讓人一會想哭一會又被逗笑,具有很強的情緒感染力。真的是非常愉快的一次觀影體驗。還給了物料呢!在《淘金記》中,喜劇不僅是娛樂形式,更是符号學意義上的“表達系 ...
成功趕上了淘金記100周年重映,默片在大銀幕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而卓别林的演繹讓人一會想哭一會又被逗笑,具有很強的情緒感染力。真的是非常愉快的一次觀影體驗。還給了物料呢!在《淘金記》中,喜劇不僅是娛樂形式,更是符号學意義上的“表達系 ...
之前叫李安李壞水,是因為他的壞心思真的不少,他的電影經常充滿實驗性和對傳統元素的解構。但是同時,李安在文化反思的同時其實相當的溫柔,他的反思更像是一種帶着深情自嘲,甚至家庭三部曲都以明顯的好結局溫柔的收尾。推手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