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作品的主線固然是仇恨,但作者也借片中角色的話表達了他對仇恨的态度。皮克西斯司令說的:仇恨是大人的事,不能通過扭曲的教育讓下一代繼續背負這份仇恨。正如其言,大到馬萊人和艾爾迪亞人互相殘殺互相壓迫了2000年,小到莎夏殺害賈碧的朋友師長,賈碧又殺害莎夏,莎夏的情人廚師和救下的小女孩又要殺害賈碧。像莎夏父親說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殘忍的叢林,但我們要做的是走出這麼互相殘殺的叢林,于是他放過莎夏,選擇結束這份仇恨。我想這些地方應該能體現到整個作品對戰争對仇恨的态度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窮兵黩武最後會同室操戈(東洋國的代表說的)。
映射到現實世界,《巨人》的價值觀仍有其可取之處。艾爾迪亞人不否認先祖犯下的罪行,而島内也是希望能在保全自身的情況下與世界和平相處(當然,耶格爾·派不是,但相必大家也能看出作者對耶格爾派的态度)。聯想到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上,我自身的看法是:我需要日本人們都學習正确的曆史,了解到他們祖先犯下的錯誤;中國人也應該學習,且不能忘記這份恥辱。但以史為鑒并不意味着我們要互相敵視,終日抱着要複仇的心态。仇恨不能解決問題,隻能帶來新的仇恨。了解過去犯下的錯誤,了解過去受過的屈辱,才能更好的着眼于未來,才真正是為實現共産--主意-而奮鬥,而不是一些網民那樣終日鼓吹狹隘的民族-_主意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