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複陽了,有大段的時間,重新看了《四海》。電影在上映的時候惡評如潮,但我是真的很喜歡。今天重看之後,想寫點啥。

這部電影是韓寒寫的不少書的最完美體現,應該是青春傷痛文學之最,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墓志銘。雖然我這個年紀再談青春傷痛文學有點不合時宜,但是我還是比較清楚地記得當年看書的心情,尤其是一本《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四海》裡周歡歌的死跟書裡丁丁哥哥的死如出一轍,也讓我直接聯想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哈尼大哥的死,昭示的就是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死亡。後來交代了周歡歌的錢都是高利貸借來的,更直接點出了他的理想主義就像空中樓閣,随時都會幻滅,是僞理想主義,是假裝的理想主義。周歡頌則是另一種理想主義的代表,所以她死掉在劇情裡是必然,隻是什麼時間、什麼方式的問題;就算不是死掉,也要幻滅。如果隻從劇情看,她的死似乎很突兀,但是結合主題看,完全是必然,因為在立意的時候韓寒就是要讓理想主義死,也因此周歡頌永遠也走不進一步之遙的含早的大床房。幻滅比死亡更慘,周歡歌死了同時也幻滅了,修塔哥幻滅了,許苗浒也幻滅了,吳仁騰也幻滅了。這麼想想還好周歡頌隻是死了;相比之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小明在小四心裡的理想主義幻滅之後,則直接導緻主角暴走殺人。吳仁耀其實不屬于理想主義,所以他活到最後;吳仁耀隻是想要愛和朋友。

其實這樣的劇情确實不符合實際,也過于做作了;但是韓寒這部小鎮青年電影氛圍感烘托的太好,導緻容易看進去,看進去之後,一旦接受這個設定,就能感覺到電影整體劇情的連貫性和悲劇的必然性,甚至台詞都不突兀了。我覺得能看到一部把很韓寒的文學作品搬上大銀幕還是很好的,至少在符合韓寒作品内核的情況下,這部電影拍的非常好。另外,攝影、取景,以及劉昊然和劉浩存的選角(隻就人物表現力來講),很可以。偶爾重溫下年輕時的無病呻吟,感覺也很好,因為現在的生活裡基本就隻有生活。

韓寒有些台詞的小聰明是真的多。

周歡頌:我為什麼會陷進去呢?(指摩托車陷車)。
吳仁耀:因為剛漲完潮,沙灘上會變的比較松軟,你油門一下子給大了,發動機扭矩會瞬間上去,你的車輪就會出現空轉......
周歡頌:那遇到這種情況,我是該加點油門呢,還是減點油門呢?
吳仁耀:你應該輕輕的給油。
周歡頌(笑):那你陷進去過嗎?
吳仁耀(笑):沒有,傻子才會陷進去。

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