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開始的開始,面對《黑神話:悟空》火熱且魚龍混雜的輿論環境,還是得事先給自己疊幾層buff。這篇簡短的評論以及未來可能會誕生的評論之所以會出現,是為了寫給未來的自己以便于更好的理解這個故事。而我本人沒有任何佛學以及文學背景,絕大部分觀點都來自于自己浮于表面的理解以及各位up主的解讀,如有雷同,大可不必借抄襲之口诋毀一個普通玩家。

...

雖然已經是三周目玩家,但作為絕對的、連幽魂都過不去的手殘黨,風靈月影宗才是我最後的歸宿。當然,我不過是把大聖的神通複現到天命人身上,大聖應該不會不開心。黑神話從背景故事、現實考據、人物解構、劇情新編、特效畫面甚至是社會影響等各個緯度都有大量可以分析的内容,毫不誇張的說,基于遊戲本體出一本五十萬字以上的設定集都是毫不令人奇怪的。但這篇影評發布的地方是遊戲科學所出的特别動畫《六樣情》,就讓我從這六個故事開始,給自己也給願意看的朋友們講幾個有關人性的故事。

...

第一個故事《看見》來自于遊戲第一大章《火照黑雲》的片尾CG,同時故事的内容也對應着天命人獲得的第一根:眼見喜。通過之前的遊戲劇情,即使對《西遊記》的記憶已經有些淡忘,我們對金池長老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但這種程度的認知是不能夠支撐“眼見喜”這樣深奧的标題的。所以,《看見》在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同時,也是對金池長老人物形象的補完。

...

從動畫一開始可以看出,金池的“貪”并不是源自于天生。在少年時代獨自面對黑熊時,金池的第一反應不是逃命,此時的金池沒有對求生的“貪”,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付于信仰,所以我們能看到金池在面臨死亡時,第一反應是向神佛發出呼喚。少年時代金池的誠心,在我眼中更多的象征着三教合流後佛教對于“性善論”的獨特解讀。在這個故事體系中,虔誠就等于善良,而作為對于善良之人的回報,神佛便會賜予他幸運與财富。

...

金池的福報,看似是黑熊精遞給他的一袋金銀珠寶,但串聯起《火照黑雲》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黑熊精的庇佑才是真正重要的、有主觀傾向性的福報,我們從那袋金錢和黑熊精兩個角度來看這個觀點。

...

面對金錢,黑神話的編劇在故事的很多地方都暗示了金錢的中立性,比如第五個故事《屁》的表面故事,在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真正激發金池内心中貪欲的源頭,正是這袋金銀珠寶。金錢看似是神佛的獎勵,實則是神佛對于金池最後的考驗。面對危險時選擇相信神佛固然難得可貴,但在走上人生巅峰錦上添花後,是否依舊能保持一顆向道之心更是重要的評判标準。顯然,金池沒能抵抗住誘惑,也招緻了後來的悲劇。

...

而對于黑熊精,為什麼說它才是金池真正的福報。從遊戲劇情來看,雖然黑熊精招搖哄騙了一衆小妖危害一方,但站在朋友的角度來看黑熊精是絕對夠格的。複活淩虛子(不是我們在遊戲中看到的靈虛子,上吊的那個)、制造幽魂以複活金池、收留逃散狼妖……不管最終目的如何,可以想見,在金池向上攀登的過程中,黑熊精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而在黑神話的故事裡,他和黑熊精的友誼也是一直持續的(袈裟上的黑熊紋路)。一個從外鄉漂泊而來、無依無靠的小僧人,能年紀輕輕就成為觀音禅院的長老直到方丈,更是有270歲遠超常人的高齡,裡面沒有黑熊精的幫助,或者說黑熊精背後之人的幫助是沒有人相信的。更何況作為事後諸葛亮,黑熊精還能自帶複活币,如果金池長老怨念不是太重甚至可以不光明的死而複生。比起那一袋金銀珠寶,黑熊精的庇佑才是彌足珍貴的?

...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我。“明明在動畫中就有黑熊精‘吞噬’金池長老的橋段,怎麼能說黑熊是金池的福報呢”?其實和金錢的定義有相似之處,黑熊精的友誼同樣也是中立的,與其說是獎勵,倒不如說是選擇。如果金池選擇向善,無念無欲,那黑熊的表現就會是一開始遇到金池和最後面對觀音一樣,樸實本分又盡心盡力。但當金池選擇了貪念之後,黑熊也會同樣選擇成為惡人(動畫裡的體現就是眼睛變紅),看起來是黑熊“吞噬”了金池,實際上究竟是誰“吞噬”了誰,還猶未可知。

...

再者說,這裡的黑熊更多的是一種象征。在金池心中的“貪”被激發之後,黑熊就成為了“貪”的象征。黑熊一開始的出現就伴随着金錢,可以說它角色的深層次裡,就是帶有“貪”的定義的。但這種深層次的“貪”,若不是“眼見喜”,又怎麼會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現在,還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我們大部分觀衆和黑熊精共同的疑問。這裡我不用動畫的原台詞,而是得中譯中的翻譯翻譯方便理解。黑熊精固然是個騙子和惡人,可是它招搖晃騙的前提也得是有“收點香火錢”➕“眼見喜”➕“占山為王”這種實實在在的利益,而金池長老270歲高齡,早就過了能承載物欲的年齡,而且他貴為觀音禅院方丈數百年,什麼好東西沒有見過,為什麼要為了一件袈裟毀掉一生清名,落得個晚節不保?

...

這裡觀音的回答,既點出了“眼見喜”的主題,也真正的總結了包括黑熊精、金池長老、廣智、廣謀一衆人等的真正原罪。

...

“若不披上這件袈裟,世人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幹”。

...
...

如果說“貪”也可以分等級的話,那麼對于名的貪一定要遠遠的高于對物的貪。從一句“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就能看出,對于名的貪,不分貧富貴賤的深埋在我們心底裡。這種貪是僞君子的貪,不是黑熊精那種真小人可以理解的,這也是為什麼黑熊精的風評并不差,它除了“壞”以外,其他所有的品質都是“好”的。

...

是啊,如果沒有這件珍貴的袈裟,金池長老的名聲就無法圓滿。他若是沒有金光燦燦的佛身,或者是他和唐僧同時出現時,被唐僧袈裟的光芒掩蓋時,愚昧的百姓又怎麼會知道,金池長老數百年來對于觀音禅院及周邊地區做出的貢獻。世人既然能在《屁》裡對改變自己困苦生活的黃眉出手,書生既然能因為南柯一夢就殘害白狐,金池這數百年的名聲,又怎麼比得上一件神賜的、自東土大唐來的袈裟呢?反過來說,隻有靠着袈裟以及之前我們觀衆知道和不知道的一件件虛僞事物的累積,才最終堆出了一位“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的金池長老。

...

而《看見》作為承上啟下的一篇,和下文呼應的地方也就在于這句話。穿上袈裟才能塵緣已斷、金海盡幹,這不就是第三章《夜生白露》裡黃眉的“指果為因”嗎?雖然這句話最近很網紅,并且可以大量的複用于針砭時弊之中,但我們在戲谑之餘也應該明白,不是因為披上袈裟才塵緣已斷、金海盡幹,而是隻有塵緣已斷、金海盡幹才有資格披上這件袈裟。當然,又有幾人能在話語之外做到真正的做到呢?

...

《看見》的故事就講到這裡的,這也是我能理解的、力所能及的範圍。而對于憤怒以及命運的無奈,就留到第二個故事《聾》裡再詳細地和大家訴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