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期待了有點久但看完了還是想給個差評
以土方歳三為主角的新撰組的六年曆史
好像什麼都講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講
雖然總被稱作「幕末最強の剣客集団」
但是談及他們的曆史好像波濤洶湧又确實好像沒什麼可講的
整個電影如同記流水賬一般匆匆忙忙的叙事,好像也找不到什麼重點,就算是談及這段曆史肯定無法略過的池田屋事件,也不過是為後來兩次長州征讨墊下了伏筆。在曆史上他們扮演的角色其實也并沒有那麼重要,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在司馬遼太郎的筆下每個人都活出了自己的個性,電影對每個角色的刻畫也是還行的。
關于這樣一個組織大概就是,江戶的将軍想請會津的藩主上洛,剿滅向公卿與天皇建議倒幕的以長州藩士為首的倒幕勢力,但于洛中由會津藩士掀起戰争又有損武士的名譽,于是找了這麼一群劍術優秀的“烏合之衆”組成壬生浪士組行使暗殺的職能。
但是除去1864年可以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池田屋事件,這個組織剩下的好像就是不停的内鬥與分裂,亂刀斬死違反組織紀律的組長芹沢鴨,處死心向勤王而非殺害攘夷志士的山南,暗殺不願再跟随新撰組而脫離隊伍組建禦陵衛士的伊藤等人……
本來或許有機會一展身手的鳥羽伏見の戦い卻也因為德川慶喜的逃跑與幕府軍的錯判而一觸即潰,從大阪到甲府,在甲府甚至連城都沒進就被打散,從江戶到會津與仙台,剩下的新撰組和幕府軍基本都是一路打一路逃,最後坐船逃去當時甚至還未命名的蝦夷地(北海道),在電影裡對這些也都是草草一筆帶過,畢竟這麼不光彩的故事也确實沒法講。
雖然講了沖田總司因肺結核而死,講了近藤勇投降後被伊藤的殘黨所殺,但感覺又完全可以不講。
電影的整體是基于箱館戰役之前土方歳三向一位法國軍人自述的回憶,而法方軍人那句“我覺得土方先生才是真正的武士”的時候就想起了十幾年前那部以西鄉隆盛為原型的《最後的武士》,而電影最後刻畫的土方的死也是手持武士刀騎馬死在鐵炮流彈下,但是西鄉隆盛無論怎麼說都是維新志士,建立明治政府的功臣,而土方歲三在這段曆史裡就是一個逆賊。
關于蝦夷共和國,在這部電影裡甚至提都沒提,作為戊辰戰争最後一戰的箱館戰役在電影裡甚至剛開始就結束了。就像企圖另立天皇的奧羽越列藩同盟那樣成了可有可無的曆史一般。
記得當時乘坐北鬥從劄幌前往函館的時候出站就看到「昨日の敵は明日の友」這樣一句話,殘餘幕府軍與新選組在函館建立了日本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共和制政府,蝦夷共和國,但不到一年就被新政府軍在五棱郭打敗,冠上朝敵逆賊之名,後來在榎本等人的遊說下于三年後平反,和一起戰死的政府軍共同被稱作建立新日本的國家英雄,這些共和制政府的人後來很多也在新政府裡身居要職,這或許就是這句話的由來。
總的來講雖然演員們都選的很好,剛田準一鈴木亮平柴崎幸這幾位都出演過大河劇的實力派确實演技在線,但也隻能說新選組的曆史本來就不是那麼光鮮亮麗,像早期的殺人放火到後期的内鬥與暗殺,六年的曆史一塊拿出來講就真的是一種講了跟沒講一樣的感覺,拍成電影确實讓人甚感無趣,相比這種宏觀的群像叙事,這段曆史對于個人或是一個事件的描寫或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