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早一周買了家門口的19.9點映,計劃六一上午看完這個下午看加菲貓。

結果周四莫名把票給我退了?加菲還沒票補??不看了。

然後朋友周五我倆打算攢局,加菲沒票補,九龍沒排片。内戰居然有19.9的杜比廳,沖!

還好去的影院···觀感很爽

其實名字有誤導性感覺,太大了,實際片子講的内容和視角都沒那麼大,甚至也沒交代太多政治背景相關,隻是借了個“内戰”的背景作為殼子,但确實讓我了解一直很好奇的事——戰地記者怎麼穿梭在對戰中獲取信息的。

Lee前半段一直看上去很淡定很冷靜很看破生死很老油條,但伏筆在一開始的浴池夢裡就埋下了,她不是習慣,她是有意麻痹自己,抽離自己,這其實是記者該有的基本素質——你是記錄者,你不需要個人感情的暴露。可記者也是人,有感情,會受到劇烈沖擊的情緒支配,這使得後邊Lee的強烈的PTSD看的讓人會有心疼的感覺,而最後的結局也成功打出了反差,給人物完全豐滿起來。

Jessie的成長線是最清晰完整(和套路)的,魯莽的有目标的女孩,收到了強烈的沖擊而短暫的迷茫恐懼,值得一提的是在被Lee很是不客氣的說教一番後,很爽快的認同了她指出的自己的問題,然後卻沒有退縮而是說“下次不會了”,這裡也算給她的性格埋下了伏筆吧。此外開場她剛出場時給了一個升格鏡頭,之後酒店裡又給了她一個升格鏡頭,這種鏡頭會給我一種“超人”的英武感,第一次拍巷戰是一次标準的“成人禮”,從第一次看到被行刑人的驚慌到這一刻,她開竅了,逐漸開始抽離自己。中途的波折點是貼臉開大的生死考驗,她挺了過來,然後完全進入佳境,沖的那叫一個猛,還好士兵們還知道拎着她···雖然結果是她為自己的莽撞(害得别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從戲劇沖突的角度來講我個人覺得設計的不錯,她真正做到了Lee所說的那種境界,成為生命的旁觀者。我看她完全是入魔一樣的往前沖搞得我其實也很激動···

Joel這個角色其實有點一般,比較工具,說他好戰吧,他被貼臉開大還是狠狠吓懵,說他有勇有謀吧好像也有點生硬,說他有什麼堅持或者職業操守吧好像也沒太明顯···就是真愛抽煙啊兄弟···

我說Sammy這麼眼熟,還在昆汀那裡回憶呢原來是沙丘裡的···這角色也挺工具的挺捧哏的,就是那種主角團标準配置之一,他前邊的展開太少以至于後邊的沖擊感弱化了很多。

至于兩個笨蛋香港人,懶得評價···

一個點:片中死亡的主角團成員,其實嚴格意義來講都是“無意義”(對于他們的目标)但“有意義”(對于上帝視角的宏觀)的。且基本其實都是因為Jessie的魯莽,他倆相當于為了這個角色的成長線,獻祭了···

兩個不足:

首先片名詐騙(誇張)本片更多是展示戰地記者(攝影師)的角度去記錄戰争,對于戰争的起因經過基本沒做交代,也沒有任何深刻的探讨,以至于看到慘重的畫面隻會在當時受到視覺沖擊,在之後回憶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這讓整片更多是“視覺爽片”。

二是人物動機,雖然觀影時會覺得戰争給人們帶來劇烈的傷痛對戰地記者的創傷是有增無減會讓人覺得戰地記者的偉大,但過後想想他們實際的最終目的是···頭版···?多少有點落差···

三個很喜歡(也有點套路)的設計:

一是全片音效的設計,應該是觀影量不夠,導演這個音效設計挺有想法,首先是非常爆裂的槍聲常常會銜接絕對的寂靜片段,完全抓住觀衆的心跳,在被轟炸了耳朵之後馬上全場寂靜讓人呼吸都會下意識停一會;以及畫面和配樂的反差感,慘烈的畫面常配合輕快的明媚的旋律,産生強烈的荒誕感,這個手法一兩次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但全片很多地方都用這個就有點煩和疲勞了。

二是運鏡,前邊倒是還好,最後即将進入DC和攻破總統府的運鏡我是覺得很舒服,很有CG/遊戲/動畫感,雖然不是什麼大場面,但是通過大俯大仰的運鏡,武器的暴力感非常有沖擊,讓人直面了現代城市戰争的驚悚。

三是節奏,前半段的拍攝手法個人感覺基本按照恐怖片驚悚片的方式處理,所以觀衆時刻是非常緊繃的;公路片的劇本比較工整。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A24的作品,确實有一些不太能形容出的新鮮的年輕的有活力的氣息。

總之還不錯的觀影體驗,還好去的影院···以及紅眼鏡低配達蒙真的太美利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