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公衆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題為《流浪地球2火爆全美》。我心想前幾天不是看報道說,美國媒體一緻批評這部電影嗎?紐約時報隻給出了30分的評分(滿分100),難道美國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電影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點進去一看,發現購票觀影的幾乎全是美籍華人和留美的中國學生。火爆确實火爆,在上映的幾個城市,無論哪個時間段都是一票難求。但這标題确實讓我滿懷熱情的心一下變得空落落的。

其實在當今世界,電影早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藝類商品了。它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和意識形态的輸出。當一個國家成為經濟和技術的強權之後,它必然會以某種方式成為文化的強權。美國是這樣,日本也是這樣。

當《流浪地球2》這部現象級中國電影爆火後,作為一直以來萬分仇視和警惕中國崛起的美國,它肯定不會給出正面的評價。而紐約時報作為美國官方的喉舌,給出超低分,再寫出一段不知所雲的惡評,也就很好理解了。

他們深知自己國家在文化輸出方面給予全球的影響力,他們也時刻密切關注東方文化複興和傳播的可能。

再看看西方各種國際電影節,西方電影牢牢占據着主要獎項,剩下的一些湯湯水水,才丢給了亞洲國家。入圍的亞洲電影,中國的主要反映苦難,韓國的主要反映本國社會的陰暗面。之所以這樣,不過是為了讓不了解亞洲的西方觀衆戴上有色眼鏡,以片面和扭曲的方式來“了解”亞洲國家。

在好萊塢,亞洲影星的地位甚至不如黑人演員,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所以,電影是有國界的,演員是有國界的,藝術也是有國界的,電影市場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它的背後是文化和意識形态的激烈交鋒。

當然,輸出文化的并不隻有電影,美國的漫威系列風靡全球,英國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家喻戶曉,日本的遊戲、動漫在全球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都深受歡迎,韓國的爆款電視劇在亞洲的影響力也有目共睹。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牢牢确立了自己的大國地位,但在文化輸出的領域,目前來說,有可圈可點之處,但要想跻身主流,具備超強影響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它最起碼讓美國人急着站出來抨擊它,嘲諷它,抹黑它。根本原因就是美國人已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在中國電影當中,這樣的作品并不多。

期待在不久的将來,有一部中國電影,真的能火爆全美,讓美國觀衆都乖乖地掏錢買票,來領略真正的中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