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本丸VS吉列貓,“做世界公民”行動的完結和“一起過家家”行為的興起
在上海市中心來一場18塊的電影還是不錯的。
感謝電影消費券贊助的20塊抵用券,我花18塊錢在上海的浙江電影院看了《裡斯本丸沉沒》。

電影是好電影,口碑是好口碑,票房相對于投資還是差點。
當然紀錄片本來就不應該指望高票房,現在的成績已經不錯了。
導演花了十年拍了這個片子。講了一個1800個駐港英國兵被日本人俘虜以後,塞進貨船,在運往日本的過程中,被美軍的潛水艇擊中,慢慢沉沒,中國漁民救起300多名英國士兵的故事。
顯然導演方勵是一個有世界公民情懷的人。隻是世界公民現在似乎已經過時了。
并且方導有意無意在片中有一定的自我欣賞的感覺。無論是他冗長的旁白,還是他的采訪時的問題還是評論,給我的感覺是過了一點點。
時代的年輪滾滾向前,如今已經是一起過家家的時代。
花300多塊錢,買一個尺寸不大的玩偶,不但現場要排隊一兩個小時,而且實現還要預約。

而且有限購,有黃牛,就像一切緊俏商品一樣。
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