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影評)這部本身要說問題可能就是有點語焉不詳,對諷刺對象及主旨的表達不夠直白,因此對于大多觀衆可能流于讓世界政治史愛好者會心一笑的喜劇或者純粹獵奇黑色恐怖。當然,如果導演本意如此,那當我後面的解讀不存在就好。事先聲明,這部影片作為普通觀衆的消遣确實不太合适,但如若我下文的分析和導演意圖一緻,那麼我認為不能完全否認其藝術水平和價值。
我不認同目前影評的主流理解,即修女是為了創造一種光明-黑暗的對立而存在的,這點在她幾乎是主動尋求被咬這一堕落式的情節本身和走出屋外前白色十字架掉在黑色地面上的特寫中就已明了,而除了空中飛行一段,其片中的手段和鏡頭塑造(尤其是在斷頭台下)也算不上神性和聖潔。修女是有個人私心和利益的,即便前半部分導演似乎将其在一對一訪談中塑造成一個極具諷刺性地指出考迪羅政治荒謬之處的聲音——這一處理可能是功能性的。個人理解,誠然可以認為這個角色象征被特權(以永生為象征)蠱惑的屠龍者,但私以為更為合理的解讀是對保守勢力的一種集中諷刺(恰好符合“吸血鬼”這一文化符号的常見引申義),其中修女代表對腐敗(企圖從獨裁者資産中分一杯羹)教權不惜犧牲生命的愚忠,而這也使得片中法國大革命反對者,拉美軍事政權,流亡白俄,乃至英國新自由主義的輪番出場變得順理成章,契合最終反/動勢力周期性地自相殘殺,不光彩卻占得上風,得以在世界史舞台上存續的結局。
以上解讀都是基于合理推測而非闆上釘釘的論據。事實上,如果再深一層從本土文學史背景看,這部影片的“語焉不詳”反而可以說是有一定魔幻現實主義的神韻(有一位朋友看完提到波拉尼奧《美洲nc文學》,我也有點同感),這大概也是其他平台上諸多“看不懂但大受震撼”評價的背後原因。畢竟,在這類流派的作品裡要從刻意安排的荒誕情節中尋找規律和内涵,常常是一件千人千面的事。不過,就此下定論說一部有一定國際認可的片子筆力不夠可能就稍顯背景知識和解讀能力的缺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