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是被高层规划过的?是被设计好的?

前言——我们必须运用摩根城主三大法则主义、查尔斯光影之主思想的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已经发送的深刻变化进行实证的、科学的分析,从中得出关于现阶段灯塔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识。

在灵笼里,上民高高在上,奢华的生活是通过对尘民的剥削实现的。

灯塔内作为仅有的人类文明阵地(当时设定),由于当时资源极度有限, 为了文明的存续,人类的繁衍和生存,确立了三大法则作为灯塔基本政策并贯彻执行。

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流血,冲突,乃至于反对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后话了,先按下不表。

上民通过在灯塔社会系统内高贡献度服务、生产反哺灯塔系统。尘民只能从事低贱的工作,没有繁育权,只能在鸽子笼里生活,类似于贫民窟,环境恶劣,生存环境堪忧,没有娱乐,无法医疗,顶层设计让你只能勉强活着。

然而一切的一切,生产资料一直归为灯塔集体所有。

只是分配方式出现了变化。

灯塔系统内最优质的资源流向了上民,尘民对此的想象都是罪过。

毫无疑问,最初的灯塔阶级分化并不明显,所有人几乎是同样的阶级。然而,三大法则之后,基因作为阶级划分的依据,最为一个人出身的最初的标签,有此划分不同的阶级——上民、尘民。

可以说,是人为分化出的阶级,并且在拥护三大法则政策的中,灯塔社会最终完成了阶级固化。

基因决定论合理化压迫,阶级观念深入人心,上民就该是上民,尘民就该是尘民,鲜有人会怀疑这个政策的正当性,思想完成了统一,政策得到了完善。

为了防止底层叛变和思想混乱,还演化出宗教组织 —— 光影教会,维持灯塔秩序的核心组织,以崇拜"光影之主"为信仰基础,光影会首是查尔斯。通过精神控制与武力镇压双重手段掌控灯塔居民思想,其教义强调对尘世肉体的舍弃与精神永生。

最为讽刺的是,之前明明把血缘关系和亲情情感视为禁忌,并且之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流血和冲突,肃清异议人士,彻底拥护三大法则,已经取消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老城主,却选择自己的儿子作为教会的会首。

最为底层人的尘民是灯塔高层精心设计的结果。

社会需要穷人更多的奉献和付出,灯塔需要尘民让利,做政策之前更多的劳动和付出才能让灯塔运行下去。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灵笼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封闭系统下的社会结构,简易版的社会生存法则,蛋糕怎么做大,蛋糕怎么分配,涉及到分配体制,经济生产方式(猎荒者、灯塔内部农作系统),交换方式(胸口铭牌的贡献点)、社会结构(上民、尘民)以及社会进化的思考。

晨曦大殿----三大法则下按需分配的制度,家庭最为最原始的生产单位已经落后被废除,改之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人作为灯塔系统中独立的个体已经不需要家庭,进而也不需要家庭关系, 父母 妻子最为旧文化的残余具有落后性,必须根除。所以晨曦大殿应运而生,按需分配生殖个体,越过家庭关系,直接繁殖人类后代。

其实早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明确指出,家庭结构的形式随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演变而变化,私有制社会必然产生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以明确财产继承权和维持社会秩序;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则必然带来家庭结构和性关系观念的根本变化。

马克思则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公有制的实行以及社会抚养的运行,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一夫一妻制将得以实现,真正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将被大多数人拥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提到,理想城邦的婚姻与家庭制度,即婚姻与生育的“朋友之间与共”,其具体包括实现优生优育的“抽签机制”、公共抚育机制以及配套的社会活动上的安排,通过共妻共子共祖宗来消除以家庭为中心的私有制。

灵笼世界观中的主要矛盾,人类生存与玛娜生态之间的矛盾,灯塔内两个阶级之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矛盾,马克作为嵌合体选择自身归属的矛盾。

三大法则之后的社会阶层位序已经确立,三大法则之后的灯塔阶层结构雏形还体现在社会阶层位序的确立上。各个阶层在灯塔地位等级中的排列次序,阶层位序取决于各个阶层拥有的资源,文化、经济与组织资源,拥有三种资源越多的阶层,其阶层位序就越高,反之越低。在灯塔体制下,各阶层拥有的资源量不可能是绝对均等的。城主权力中心 、猎荒者(物资采集部队)、城防军(内部安保部队)、光影会(宗教与思想控制机构)工程部、医疗与生态研究所、灯塔控制中枢、律教所与晨曦大厅。阶层位序示意图:

城主(摩根)

├─光影会(神权) → 城防军(暴力) → 猎荒者(物资)

├─技术层(工程/医疗/航行)

├─普通上民(工具化生存)

└─尘民(被剥削的底层)

历史上阶级的发展脉络无非:阶层固化→社会极化→社会动荡→革命→阶层重置(包括阶层跃迁和阶层坠落)→社会稳定→阶层固化,由此往复循环。

回过头来看灯塔阶层流动----几乎不可能,除非非常时期+非常手段(4068听从少城主干掉预备城主,纵观灯塔历史上仅有4068一人),剧情正按照上面的步骤走向,阶级流通堵塞导致阶级固化,阶级固化导致资源分配极化,社会动荡,革命,阶层重置,直到这里,神之一手出现了,在革命和阶层重置这一步,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人性使然和玛娜生态的强大,主角马克死了!!!没错主角死了,第一季迄今为止最大的震撼,我们最想看到的是马克得胜凯旋,然而剧情偏偏不如你的意,反而重点刻画了主角死亡之后众人群像的态度,这就是这部剧的高潮了,在回灯塔后,马克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医疗人员用生命公式计算马克是否值得投入医疗资源治疗,高层决定放弃或者决定进行实验研究,只有冉冰和猎荒者小队的几个人支持马克,在宣判死亡后希望让马克体面的远行。普通群众得知马克变成嵌合体之后,将马克视为怪物,全然不顾之前的贡献和善意,对众人的帮助等等,只有对怪物本能的厌恶,充分体现了人的复杂性,趋利避害,盲目从众。到此高潮到最高点,对观众造成极大冲击,引发其对制度的思考和剧中的群众的失望,引导观众选择和探寻最合适的制度,在末日下生存和人类道义哪个更重要,还有没有的选?这样的悲剧如何能避免?怎么抑制人性的恶发扬人性的善。

如何避免所有人都做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结果还是造成最大的悲剧这样的决策。

灵笼原创团队很聪明,在阶层重置这一步停止演化,进而选择扩大世界观,让主角离开原始阶级以及社会系统,这样使得故事不落于朱元璋式农民翻身当皇帝的俗套,试想第一季最后马克等人冒死前往高风险区为老城主拿药并没有死去,而是得胜凯旋,剧情发展就是马克当城主成功,引导革命,改变三大法则,happy end。

灵笼这部剧的立意和世界观就决定了其深度和重量。这是一部值得好好品味的艺术品,里程碑式国漫的作品。

灯塔三大法则

1. 取缔家庭关系:禁止亲情、爱情、婚姻等情感关系,个体仅作为“灯塔部件”存在。孩子出生后立即与母亲分离,父母子女不得相认,“妈妈”“爸爸”等称呼成为禁忌。

目的:避免情感波动引发噬极兽感知(情感能量会吸引怪物),同时消除个人私欲对集体资源的争夺。

2. 基因划分阶级:按基因优劣将人类分为“上民”与“尘民”。

上民:基因优质者(抗猩红素能力强),拥有姓名、居住、医疗、教育、繁殖等优先权权、高阶职务(如猎荒者、管理者),享受优质资源(牛排、牛奶等)。

尘民:基因缺陷者,无姓名,仅以编号代称(如4068),从事高危体力劳动,吃虫饼维生,无生育权,医疗资源被剥夺,生命价值被漠视。

本质:通过优生学筛选“优质人口”,确保人类基因延续,但加剧阶级固化。

3.生命公式与奉献点体系:

个体价值被量化为“奉献点”,贡献决定资源分配(如医疗、食物)。奉献点归零者视为“无价值”,需接受“远行”(流放地面)或放弃救治(如科里重伤后被弃疗)。

矛盾:公式否定人性价值,英雄暮年亦遭抛弃(如埃隆教官),暴露制度的冰冷本质。

灵笼的地位

我的评价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现象级国漫优秀作品。科幻作品,在末日荒土的设定中,谈论了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类为了存活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政治变革,阶级斗争,生存伦理,社会形态制度政策等问题,在绝境中挣扎窥视人性和文明的交织,灯塔制度是末日下人类文明的极端缩影,以改变人性换取存续,文明是否能延续?

为我们畅想了末日下人类为了延续文明,对抗敌人而形成的社会终极形态,灯塔制度是的人类对生存的妥协,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拷问:当生存与尊严对立,我们究竟在守护什么?我们应该怎么选,我们是否有的选?

世界观宏大,主题思想深刻,剧情一波三折,能够带动观众情绪,背景设定新颖,元素足够多,具有科技风,机甲风,人物建模具有人体美感,动作真实流畅,画面精彩绝伦,音乐应景一流,引人共鸣,配音专业不出戏。

没有正反势力,只有立场不同,没有对错之分。

对末日下众生相的刻画描写细致入微,既有宏观叙事又有小人物的挣扎生活,普通观众很容易对正反所有人物共情,这是一件很厉害的事,这说明原创团队对每个人物世界观都做了完备的准备。

一部有生之年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