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外打工人的悲慘故事

編制外的打工人為了改善下生活,在他人鼓動下撈偏門,一群人屠了黑社會金滿堂滿門,又被同伴出賣,發配邊疆十年。十年後才知道,金滿堂沒死,而自己是被同伴出賣。黑社會來小鎮尋仇,打工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殺滅全部對手,自己也傷重殒命。

陸謙、鬼刀林一群人早期隻是衙門的幫閑,屬于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因此捕快的腰牌和穩定的俸祿成為他們的追求。而為了獲得編制、錢财,他們需要以命相搏,陸謙還要高發兄弟,鬼刀林出于江湖義氣,沒有供出同夥,隻是沒想到自己被同伴出賣。至于陸謙混上了捕快,動辄都說自己背後是朝廷,但在捕頭言語中依然是個幫閑。算是徹頭徹尾的編制外打工人的悲慘故事了。

2.王家衛還是徐浩

作為一個網絡大電影,影片有着良好的叙事節奏和完整的故事。至于一些宣發文案說,影像風格像王家衛,打鬥風格像徐浩峰,這基本屬于把影片主創放火上烤。

《東邪西毒》裡杜可風鏡頭下粗粝、飽滿又極富層次的畫面,以及大膽采用抽格手法,更是打破了武俠電影強調力度、速度和流暢性的慣性,畫面在意不在力,是至今未見來者的存在。王家衛在古裝武俠中講現代都市生活中的冷漠與疏離,也是獨此一份。

徐浩峰将江湖置換成武行,重試探、強調一招緻命的打法,隻存在徐浩峰電影和一些日本武士片裡,多數國産武俠還都在武舞的範疇。而且徐浩峰将武俠電影類型的核心矛盾設定為“禮崩樂壞”,實質上将武俠電影從簡單的複仇故事、江湖糾葛中抽離了出來。這些都是《千裡不留行》不具備或者無意去探索的。

3.緻敬抑或是拼接

影片的配樂很好的表征了電影存在的問題。從文本來看,影片配樂很好的契合了劇情和節奏,不過,大提琴前奏一起,就發現其旋律極其接近譚盾為《英雄》創作的主題曲,于是音樂又陡然變調,讓熟悉《英雄》配樂的觀衆顯得無所适從。事實上,影片的角色設定甚至故事本身也跟配樂一樣有着極強的拼接感,千人斬的角色跟《繡春刀》裡丁修一緻,甚至演員左顧右盼不看對方的表演方式都與周一圍如出一轍。而中國觀衆最熟悉的陸謙來自于《水浒傳》,陸謙作為林沖的好友,為了自己的前程,配合貪官陷害林沖的故事,國人都不陌生。好玩的是,《千裡不留行》中的陸謙為了黃金、編制還有鬼刀林的愛人選擇陷害鬼刀林,算是肩負起了高衙内和陸謙雙重角色。所以這樣一個故事,看起來更像是《水浒傳》林沖故事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