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話,《雁歸西窗月》本以為是我追到中途就棄,并還要吐槽一句爛片系列的國産古偶網劇之一。但最近追完《東城夢魇》後實在無劇可看,外加手機卡自帶騰訊會員,又拾起了棄之一半的《雁歸》。

哪想從二十集往後,劇情順暢了,人設也不崩了,連格局都宏大了起來。頭一次見到有劇集“爛頭不爛尾”的。

但作為一部中小成本古偶,尤其是營利向的作品,前十集如果沒能将觀衆觀劇體驗帶動起來,後面再怎樣精彩都會損失大批前期沒堅持住的觀衆。外加宣傳不到位,檔期太冷等因素,往往可能錯失成為一部好劇的良機。

...

追完全集後,我發現這是一部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的劇。甚至我個人認為,它的優點要大于不足。

首先我對國産片,特别是網劇,一向很包容。隻要符合劇情、演技、顔值都基本能看的程度,我都會打到三星。這類劇一般不會刻意去追,通常也因為不用動腦,嗑就完事,被歸為我的“下飯劇”。《雁歸》本來也歸為這一檔,但二十五集到結局的整體觀感又将它拉高了一個檔次。可也因主創團隊能力或資本投入比原因,将本可做成一部精品劇的古裝片,硬生生止步于無數flop掉的快餐古偶網劇之一。

單說《雁歸西窗月》前二十集觀感,盡管人設(主要是女主)争議很大,但尚符合我個人對國産電視劇人設的包容度。角色可以有缺點,可以不完美,隻要她在編劇架構的世界觀裡邏輯通順,犯不着對她喊打喊殺(部分彈幕的惡意真的很大)。

題外話:我看到一些視頻吐槽,對女主人設大吐特吐,忽然也有了一重思考:就是國産劇女主到底要怎樣才能不被罵?作為觀衆,是否真容不得劇中人物有任何缺點?還是這種道德審查隻針對女性角色?

且說人設,可以看到《雁歸》編劇團隊的努力。每個叫得上名字的角色基本都有各自的人物弧光與成長線。主角團前期意氣風發,後期大器穩重。

幸運的是,這部劇的青年演員演技都不拉胯,能看出人物前後經曆的表演變化。也可以看到主創想借劇中女性角色傳達一些自己的态度與觀點,但古偶劇的受衆不一定是女性主義題材劇的受衆,女主謝小滿的困境與掙紮如果以隻追求甜寵的古偶劇要求她,部分觀衆隻會覺得她的追求“太矯情”。

不過劇中其它女性角色,如蘇明姑母女、小滿娘,柳先生以及郡王府的侍女,這些人物角色身上也讓我看到主創對各階段女性塑造的一種關照。能在古偶中探讨一些女性主義觀點算不算是另一種“曲線救國”?

唯一遺憾的事,編劇仍是沿用古早惡毒女配的設定,且設定的還不太精明。女二沈照溫,她可挖掘的地方可以更深,她可以是為了她的家族,而不僅僅局限在和女主搶男人。可以看出演沈照溫的女演員有用演技诠釋沈的角色深度,這點希望内娛其他年輕演員多多看齊。

而對于男性角色:衆所周知,古偶男主幾乎都是沒有缺點的。(因為有缺點也會被無限包容)《雁歸》值得一提的地方在于,沒有刻意拔高男主的形象。趙孝謙時而傲嬌,時而跋扈,和小滿前期相處如兩位小學生打架。本來看到兩小孩整天車轱辘吵架—誤會—和好還有點不耐煩,但若是按劇中人物年齡來看,他們可不就是兩小孩嘛!

劇中其它男性角色的塑造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沒有強調那種“有毒的男子氣概”(充滿性别刻闆印象的大男子主義)。小滿的父親,蘇明姑的父親,嚴伯陽,行舟、李師兄、書院老師包括郡王府的小厮,都不是傳統價值觀審視下要求的男子形象;而皇帝、徐相等手握重權的“老黃男”(對标歐美手握資源卻固守刻闆印象老白男),他們身上值得批判的腐朽教條沒有被編劇“圓滑”地解構,從而變成到最後與皇權和解,并謝主隆恩式的“大格局之作”。

再一句題外話:觀衆看劇是給自己找樂子的,不是給自己找爹!

由此回到男女主身上,慶幸的是《雁歸西窗月》批判了束縛在男女主身上枷鎖的背後成因。謝小滿一介草民,她想獲得體面和尊嚴,可那個社會她能保全自身就已非易事,更何況她還要保護家人。但是是什麼阻止了她追求自我的腳步,又因為什麼她對男主的喜歡拿捏不定?趙孝謙天生貴族,卻在宮中如履薄冰,原生之痛讓他敏感深情。他的訴求也很簡單———和喜歡的人過完平淡的一生。然而是什麼原因阻擋了他和小滿的幸福之路,又是什麼原因令他不得不褪去少年意氣,步步為營?

可能編劇想深度挖掘,鋪開劇情線,但受制于古偶的設定和風投,想說開的沒有好好說開,想探讨的沒能深入探讨。前期劇情加入過多不必要的支線劇情,後期發力略晚,導緻前後有一種明顯的割裂感。如果編劇團隊創作劇本時能互相厘清彼此的底層邏輯,劇情取舍有度;服化道更貼背景,主創團隊再努力打磨打磨;這部《雁歸西窗月》有成為精品劇的潛質,不至于落得如此局面。

最後,如果有第二季的話(主要是難得遇到全員演技在線,男女主CP感拉滿的劇!),希望編劇團隊該好好寫權謀就好好寫權謀,該好好談戀愛就好好談戀愛。可以按照曆史背景來,男主線可寫青年帝王的艱難創業之路,女主線可走《絕代豔後》風格那種宮闱女子破困之路,前朝後宮,親情友情,這對青年帝後能否經得住宮門權欲的考驗?(dream一下,萬一真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