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永别了,我想念你們。”
原型李白的故事本就具有傳奇色彩,白色恐怖下紅色微芒的悄悄活躍,靠着一台電台隔空傳遞密報,在入眠的城市裡串串電波從閣樓傳出,永不消逝。
或是技術受限,電影仍沿用話劇的思維來拍,固定鏡頭較多,場面調度一般,不過就算是少些鏡頭語言,單是話劇式編排已經足夠好看。
要想拍好主旋律電影,還得從小而微的角度出發,《電波》聚焦二戰中一名忠貞不屈的共産黨電報員的波折一生,剖析他以及他的妻子、敵人的人物色彩深入肌理,在保留戰争大格局的同時兼顧人情味,沒有任何空頭口号,隻有主創對黨的信仰。
最後滴滴答答的電波間隔分明十分動聽,一樣的頻率卻打出了别樣的旋律,就如人的心髒,同頻的跳動卻能引導不同的行為,他選擇了左右逢源求生存,他選擇了一心向黨作犧牲。
7.2中國電影資料館小西天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