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笙導演的劇基本我都看過,這部一播出我也是第一時間就來觀看。縣委大院這部劇雖然目前剛看了四集,但卻是我最能感同身受的一部劇,因為正好自己也在基層工作過幾年,裡面一些場景和劇情還挺觸動我的
大學畢業後有幸成為一名基層幹部,和小林一樣懷揣着赤子之心來到基層崗位上,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當時的影子,甚至到現在還記得第一天報到時的緊張,因為是zf單位有些言行舉止确實是需要十分注意,還沒有工作前就會被家人各種囑托。初入的職位是在黨政辦工作,開始做的是一些基本的資料整理和開會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看到劇裡開會場景的布置可以說細節的還原上絲毫不差。開正式大會的時候杯子要用單位的陶瓷杯,把有字的一面沖外,台卡的打印要用粉色的紙打印好,包括參會人員座位的安排也是很講究的,按照級别的大小從中間到兩邊依次排開,桌上物品的擺放也是檢查多遍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zf是一個嚴肅的地方,這些瑣碎的小細節也更能證明工作的嚴謹。可能有些人在看劇的時候覺得開會的場景有點多,但是這确實很真實,大家的工作就是開會讨論問題,散會解決問題,有時候開完大會還要各部門開小會,一個會從早上九點開到下午四五點也是有的,事實證明集中開會也是解決問題效率比較高的方法。還記得第一次去地下倉庫找資料的時候,我以為現在的互聯社會就是所有重要資料都上傳到電腦裡就行了,沒想到全縣每個人的資料都在一個檔案盒裡,并且都排列的井然有序,這點屬實驚到我了,發現資料整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領導是一位女性,她是一位很直爽,做事雷厲風行的人,和劇中的艾鮮枝其實還挺像的。她做事能力是我工作以來最佩服的一個人,她不喜歡一些彎彎繞繞,所以我們辦公室的環境還是很好的,經常聽其他同事講自己辦公室的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每次都很慶幸自己跟對了領導,但是事實證明再多的彎彎繞繞終究抵不過腳踏實地做事的人。

...
...

第一次下鄉扶貧,是去一個貧困村裡幫助信息錄入,這一去就是接連去了四天。從城裡開車要40分鐘左右的路程,對于第一次參加扶貧工作的我來說是不太清楚到底要做什麼,隻是大緻了解要到貧困戶家了解情況,收集資料。有一家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家中住的是一位奶奶和上初中的小孫子,因為是北方,當時又正值冬季,進他們家第一印象就是很潮冷,屋子裡得穿着棉襖,經過了解後才知道這麼多年一直是他們兩個人相依為命,兒子和兒媳一直在外打工基本一年也不回來。本來以為這種情況我都是在電視裡看到的,沒想到離我隻有40分鐘路程的村子裡好多戶人家都是這種情況。因為村子裡老人居多,有些信息的申報錄入讓村長很是頭大,會計算機的年輕人也寥寥無幾,隻能等待扶貧的人來幫助他們上傳。那幾天我們不僅幫助大家完成了資料信息的登記,也在領導帶頭下幫着村民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老人砍柴、掰玉米籽等一些平時他們幹起來比較費勁的工作。沒去之前真的以為扶貧就是進行技術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慰問,真的體會過了才明白了扶貧政策的意義何在,精準扶貧工作的亮點和精髓,扶貧不是隻是行動上的扶貧是用心去扶貧。
工作兩年,也是讓我飛速成長的兩年,這兩年的基層工作讓我感受到了成人和成年的不同。基層工作不隻有在辦公室裡的工作,下到村裡的扶貧工作等,還有許多真正幹實事的工作。例如今年冬天過年,大年初二我們這裡下了一場大雪,每年下雪我們從來沒有閑着,一定會接到通知去單位所負責的街道進行積雪清掃工作,沒工作前以為這些都是環衛工人的工作,參加工作後才知道,這也是我們基層工作者的工作。下雪天路滑,好多人都不願意出門的情況下,每次都能看到同事們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來參加積雪清掃工作,覺得那個景象還是很溫暖的。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發于卒伍”,看梅曉歌去光明縣上任那段路上的對話讓我深有感觸,一個好的基層幹部就是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基層真的是一個鍛煉人很好的平台,基層工作也貴在真誠和用心,有一位好的領導帶領也會有更多好的發展,所以如果人人都像梅曉歌一樣願意投身到最難得地方去奉獻,無數個光明縣都會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