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科恩兄弟的意思。故事调度花了很多心思,故事性很强,也埋了很多趣味。映后有提到,这是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
尤其是在村中审判两位坏蛋,基层的愚昧被三言两语引导着,利用信息差制造乌龙。还有最后的卧底戏码,更是持续走向趣味性高潮。
问题在于,整体基调调度混乱。起调悲情,当观众刚刚被苦哈哈却依旧认真对待工作的刑警、清苦却互相关爱的父女情打动时,又被迫走进了文盲乡镇哭笑不得的闹剧。而我始终在思考山洞里潘斌龙讲的话,导致我后面被乡亲们逗笑仿佛都是一种罪。而山洞潘斌龙虽贡献了突出的演技,但总是觉得这段戏出现的位置不对,导致浪费了如此一幕动人情节。
如果连基调都是混乱的,很容易拍成一幕烂剧,即使用抖机灵的情节重新吸引观众注意力,也并不会再为这部电影增加什么分数。
冷色调,尖房顶,充满雾气的南方乡村,天青色等烟雨,一张嘴哎呀妈呀我老弟。
近几年不同以前,很多犯罪影视作品集中在东三省,很多作品中的东北口音得以融入。这部片子的三位喜剧出身演员,乔杉贾冰和潘斌龙的口音特色辨识度都很高,也没有为了这部西南背景电影而改变的必要。而其余演员大部分口音混杂,几乎一半人是北方强调。西南乡村的八维地形对你逃我追的戏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物无法融合的情况下,更像样板戏而不是电影。
艺术指导王砚辉加分,这不是他第一次运用自己的出身为电影细节添彩,希望有更多的影人可以做出这种贡献。 在地域特色的运用上,更加注重挖掘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与风貌,不再局限于某几个特定地域,为故事增添文化底蕴,使影片更具地域辨识度。 音乐韩红,怪不得感觉有点像满江红的味道。
创作团队投入了真心,也把控了细节。不带有批判性去看,马马虎虎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