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這個片子,從第一秒就喜歡上了它的攝影入畫質感和光線,兩位主演的演繹不俗,将成年後的内斂和青春時候的純潔清新表現得細膩入微。某些轉場對比讓我熱淚,某些台詞具體到令我感傷青春的傷疤竟這麼多年還在。

gagaoolala營銷的方法将一部不足100分鐘左右的的電影長度截取為6個約15分鐘的劇集,每周五播出的這種傳播方式也很适宜這部劇,每集播出後都有相當熱的讨論度,“超話”截止到今天已有越4.1萬粉絲和4千多貼子在女同劇中屬于現象級别的,觀衆被細膩的情節和對話吸引回憶了過去的青春相似經曆。我本人與劇集中的情節相互比較或者像回憶檢讨我青春時期戀愛做的哪裡不對哪裡不成熟,現在又有哪裡成長起來,每集分割的節點和讨論也是如此吸引我思考,随着第五六集的播出後,我似乎被迎面打了一個悶拳,所以要在此處“叫疼”。

看到第四集我對自己說都2021年了,不概率不會有那種lgbt的陰郁壓抑文學結局出現,因為它太老套了已經重複了很多次了,且第一集即交代了同性婚姻已經合法化的背景,兩位女主當然能認同兩個女人在一起組成新家庭或者新情侶的關系,并且希望結局展現“我們這樣不惡心”來比較15年前在校園中的台詞“我們這樣很惡心”,但我沒有看到這部劇的編劇來推翻那種謬誤的“惡心”。

随着劇情的推進反而走向了另外一種女性社會壓力中的不得已和壓抑生活,似乎任何事情都是不能選擇的,選擇本身也成為了選擇需要勇氣,特别是第三集到第四集之間交代了亭亭和怡敏已經在戀人的位置在一起相處了不短的一段時間,畢竟家裡要有高腳椅都的青春夢想已經實現了。但怡敏還是沒有對現有生活狀态試圖作出改變的想法和開始掌控人生。也隻有亭亭提出要不我們帶小澤走這樣勇敢的話,來嘗試壓迫讓怡敏思考,但顯然此前并沒有思考什麼,因為回答是令人失望的“這是我家啊”+看向戀人的空洞眼神。

異性戀和同性戀沒有優先度的孰高孰低,異性戀婚姻對與同性戀情一樣的美好,那麼相處一段時間後為什麼兩位的對話和相處還是如此的簡短不明,如此的如幼兒夢語,言語不清,到底是要走出婚姻迎接戀情還是要出軌一段時間重新回歸家庭,你給交待嘛!面對亭亭提出來的“我們帶小澤走”和“我可以陪你”我們怡敏還是不置可否,此處被王仁修拉着王小澤出現的打斷了,并且三位成年人、人走入短暫的客廳修羅場,我們怡敏也是一直用眼神指揮亭亭走,送走亭亭(我幾乎認為此處出軌已經結局),怡敏似乎想要和仁修修複關系找到婚姻的痛點,突然蹦出“我已經喜歡上别人了”令我不解,也許是慌亂時候的口不擇言,亦或者是潛意識傾斜于與亭亭的感情,當我認為bi&bi間終于要豁出去走向新生活了的時候,迎來的是他媽的第六集我們怡敏看着女朋友接回送來小孩,坐在車上聽老公的安排不要下車,在車上的眼神也是躲閃不要和女朋友有交流,總之就是在外聽話老婆人設。回家後與仁修吵起來的時候也隻從自我角度說起亭亭“她懂我”,沒有看出一點想要離開家庭做選擇,或者與老公認真讨論的婚姻修複計劃和想法在裡面,終于還是在仁修說出多次“你走吧,你走”後離開辛苦經營的家庭,漫無目的的開始走向未知,到此處我不清楚怡敏的人物動機,直到她在天橋處坦誠喊出“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時候,我才明白這個劇集表現的是沉默的大多數的選擇嗎?他們從不選擇?他們隻做“對的”事情,或被事情(大學-男朋友,懷孕-結婚,與初戀再遇到-出軌,被發現-離家)推着走,他們似乎不具備自由沒有選擇,令人十分洩氣的是我們怡敏幾乎沒有自由意志(超話中參與讨論的姐妹依靠她表演中的細節來推測怡敏的心理狀态可見一斑),那麼一切都将沒有價值,難道我們隻是享樂麼?與亭亭的再遇到隻是沉悶婚姻中的一次擡頭換氣嗎?然後再繼續低頭劃水。

這周末看完所謂“HE式的開放性”結局後還是久久想要發洩一番不滿,誠然,歐美姬劇傾向于描述在一起之後相處的劇情,東方姬劇傾向于描述在一起之前的劇情,文化上的差異令我天然更加喜愛這種内斂和細膩及女性秘密風格劇集拍攝審美也是我十分鐘愛的,但在内核上面我認為在此時此刻是不妥的或者完成度欠缺,此劇的描寫角度是怡敏的角度幾乎是怡敏的全部生活,我們從怡敏的視角來看,但沒有感覺到怡敏從高中到30多歲的成長,高中從父,結婚從夫,還是那個高中生的怡敏,即使大膽到“出軌”也沒有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愛人,什麼樣的家庭。

難堪到幾乎是被丈夫趕出家門,與亭亭在天橋上最後一場戲,兩人一個狼狽的穿着毛衣,一個穿着急随手拿出的男朋友的外套,紅着眼灑淚台北深夜的天橋至上,兩位30幾歲的雙性戀女士發洩後共同感動随着我這些天單曲循環的主題歌慢慢遠去、淡去,可是,一會兒她們要各自到哪裡去呢?

我的女朋友一直在生活中不斷地教育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難道導演/編劇要傳達的内核也是如此兩位女士需要各自的家庭或者男性友人來支持生活和經濟面臨難以抉擇的困境嗎,我不同意。

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年輕姬的時候看the L word時候被局中人tina的一句台詞“我們可能真的成就了lez girl電影,想一想那些中西部女孩看到此劇的情景”所振奮提示煥醒了自我意識,我不就是當時那個“中西部”女孩之一。

我的女朋友一直教育我“藝術本身或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藝術傳遞達出來對人和和世界的理解”。此劇傳最終所達出來的思想和理解我實在不能認同全部,人生并不是漫無目的随波逐流,也不是偶遇煥發的短暫出軌的美好,藝術是keep on the sunny side和自我意識覺醒,這些我認為是道德之上的東西,很多人指正劇中出軌的道德瑕疵和亭亭提出可以立即與男性友人分手的“渣”,但是我認為隻要有女性意識覺醒,擁有了和對生活把控的能力,這些所謂道德瑕疵并不影響其整體的價值,或者我在此處找到一種知曉理解兩人秘密的感覺,但漫無目的或者根本無目的的出軌和無感覺得感受硬凹造型的風景和轉場現在想起令我難過,我和嬛嬛一般喊出:這麼多天的觀劇感情竟是錯付了。

希望傳說中的粉絲向第二季能有些硬内核,不要把選擇本身作為擁有阻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