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
2023-04-13 下午五點 大三在宿舍第一次看
2025-02-14 晚上十點 情人節在大銀幕第二次看
仍清楚記得當初看這部影片的心路曆程,誰能沒聽過王家衛的鼎鼎大名,又有哪個自稱影迷的人會沒被安利過《花樣年華》,世界名導與他的影史經典是個多麼誘人的組合啊,但這麼文藝的名字聽着就自帶催眠效果,更别說強行把自己按在椅子上安靜看完而不偷偷長按屏幕進行二倍加速。可沒辦法,誰讓我當時那麼愛說自己愛電影,那就看吧,這一看不要緊,直到看完才對“電影藝術”一詞首次有了如此直觀的認知。如今時隔近兩年,在銀幕上與《花樣年華》再會,觀影前對影片的期待和熱愛與初次見面時無異,但多了對片中細節的渴求,我捕捉到那些未曾留意的細節越多,今夜屬于我的禮物就越豐厚。
愛電影和愛人的“愛”很像,愛不能僅靠嘴“說”,也要靠眼“看”和靠心“感”,就像蘇麗珍和周慕雲,他們對話簡單且不算多,對視卻是幀幀深情。至于“心”,蘇麗珍的理解是“貼靠”,周慕雲則是“倚靠”。約會結束後打車回家,她謹慎地想到提前下車,他紳士地選擇自己下車,卻因半路下雨,患上感冒,如果硬要說她隔天煮芝麻糊果真是巧合,那麼他當晚淋雨患病就絕不是意外,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佳偶天成”,而所有的“心想事成”都是自己或别人或多或少有所付出,可能是關心你時眼神閃躲但思考你此時所需如何滿足,她已經把心貼到男人那去,是悄然的,不敢聲張,怕被發現,或者是安慰你時肩膀不動且告訴你内心所想皆為不真,他也一直讓女人有所倚靠,是靜默的,不會表達,覺得她懂。她的黑芝麻糊不是巧合之作,他的分手演習更不是真心所想,可是“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愛是那麼真實,卻都困于世俗,勇氣不足,即使多一張船票,即使我願意,也做不到和你一起離開。
愛電影和愛人的“愛”不同,電影可以暫停,可以加速,可以回看,甚至可以重剪,從頭開始。愛情隻會埋頭向前走,一旦錯過,結局往往是内心反複重演“如果可以”以及現實持續上演“再度錯失”。其實在你意識到傷到深處會哭時,就應該知道愛到深處也會哭,愛人出軌是對自己的背叛,愛而不敢得何嘗不是對自己内心的背叛,可是直至一切随時間變得朦胧,你還在懷念那錯過了的沉默愛情,回顧那消逝了的花樣年華,難受到隻好連同秘密将一切都被埋葬在過去,故事就這樣草草收尾,在外人看來仿佛從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