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抱着家庭片的預期去看,但實在有被層次的細膩豐富與恰到好處所驚喜到——不知道鳢魚湯入口是不是這種感覺hhh. 不久之前恰好在翻約翰·道爾的《擁抱戰敗》,上學期Asia in WWII課上也讨論到——天皇宣布投降後,日本軍部如何勸說世界各地的軍隊「停下來」。在這種意義上,本部電影中的「家庭」與「國家」呈現出某種同構性,牛仔褲、冰箱、高爾夫等美式生活元素的散播,戰争與戰敗對于普通人及退伍軍人謀生方式的改變,「男子氣概」(masculinity)的普遍萎靡與喪失,女兒婚嫁與否似乎都改變不了照顧他人的命運。比起道爾的「虛脫」,本片呈現出的狀态确實要輕松不少,但這種輕松中夾雜了多少自欺與自嘲,實在難以分辨。

另外涉及一點性别視角:影片呈現的是典型且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存在一定的凝視,但罕見地幾乎沒有讓我感到不适,或許與前述家庭關系作為國家認同/國際地位的投射與反思有關。以及平心而論,平山家的幾位男士雖有「一家之主」的刻闆形象,但放在現實中已很可以接受的程度了——沒有明顯的不良嗜好且懂得克制、能夠正常溝通并把跟他說過的話記在心裡、享受他人勞作的成果但懂得感恩、能夠承擔起家庭生活中屬于自己的部分責任——老????️的男士們要有這覺悟早摘帽了好麼……

最後,标題,實在是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