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台詞讀錯念錯以及口型對不上:
13集和30集,叱咤(zhà)風雲誤讀為叱咤(chà)風雲。
16集,衣衫單薄(bó)誤讀為衣衫單薄(báo)。
20集,配音讀的是酉(yǒu)時,般弱的口型卻是酉(xī)時。
xx集(第幾集忘記了)宇文暄叫他叔父晟(chéng)王宇文霖。22集梅長蘇念晟(chéng)王爺,但嘴型是念晟(shèng)的。念shèng時有旺盛、興盛、光明之意,念chéng時是姓,晟王宇文霖明顯姓宇文啊喂!
xx集是鶴蚌相争,25集變成了鹬蚌相争。這兩個字雖然長得像,可完全不是一種生物好嘛。
按捺(nà)不住誤讀為按耐(nài)不住。28集,掣(chè)肘誤讀為掣(zhì)肘,讀錯三次!
35集,以己度(duó )人誤讀為以己度(dù)人。42集,削(xuē)珠誤讀為削(xiāo)珠。
47集,黔(qián)州誤讀為黔(qín)州。
53集,誤用“曾幾何時”。曾幾何時指時間沒過多久,并沒有憶往昔峥嵘歲月的意思。
咱(zán)倆讀成咱(zá)倆,26集,咱們(zán)誤讀為咱(zá)們,親測連讀很容易出錯。
模(mú)樣讀成模(mó)樣,26集,一模(mú)一樣誤讀為一模(mó)一樣,29集好像也是。
處(chǔ)罰讀成處(chù)罰。枳(zhǐ)讀成枳(zhì)。
14集,勤能補拙(zhuō)誤讀為勤能補拙(zhuó)。15集,糊塗(tu)誤讀為糊塗(du)。
17集,耿(gěng)直誤讀為耿(gěn)直。25集,憎(zēng)惡誤讀為憎(zèng)惡。
采邑也讀錯,這裡采應讀四聲采(cài)邑,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盛行于周朝。
為什麼連常用字的生僻讀音都不知道啊,小時候沒看過《百家講壇》嗎?
27集,廢黜(chù)誤讀為廢除(chú)。28集,克(kè)扣誤讀為苛(kē)扣,還有43集也是。
29集,喝(hè)斥誤讀為喝(hē)斥。喝在這裡讀四聲,呵讀一聲,但是“喝斥”算誤寫。
32集,敬(jìng)仰讀成景(jǐng)仰。33集,倔(jué)強誤讀為倔(juè)強。
36集,汾(fén)水讀為汾(fēn)水。36集,複(fù)雜讀為複(fǔ)雜。無稽( jī)之談誤讀為無稽(jì)之談,還有49集也是。睥(pì)睨誤讀為睥(bì)睨,睥為多音字,但這裡讀錯了。
38集,召(zhào)見誤讀為召(zhāo)見,49集也是。
38集,漩(xuán)渦誤讀為漩(xuàn)渦。
徐安谟 讀錯,二聲mó。據統計,此處靖王讀錯一次,讀對一次,蒙摯讀對一次,梅長蘇讀對一次,讀錯兩次。
46集,收斂(liǎn)誤讀為收斂(liàn)。48集,篡(cuàn)改誤讀為篡(cuān)改。
50集,拘泥(nì)誤讀為拘泥(ní)。52集,友誼 (yì)誤讀為友誼(yí)。
53集,昭(zhāo)告誤讀為昭(zhào)告。54集,疥(jiè)癬誤讀為疥(jiě)癬。
54集,甚(shèn)至誤讀為甚(shèng)至。
媽呀隔着屏幕我都替他們尴尬,一部高逼格高水準高要求的古裝劇,怎麼能容忍這種錯誤出現?全劇組人都不認識字嗎?聽到他們讀錯了不能委婉地提醒一下?讀對常用字,是對觀衆最起碼的尊重吧,這劇不是給沒文化的人看的把。
然後是字幕錯誤:
廊州的州字幕有誤,好歹到後面又改正了。
場景轉換大概不超過五秒,然而卓青遙的父親已從“卓鼎峰”變成了“卓鼎風”,後者正确。
(字幕介紹卓青遙的時候是卓鼎峰長子卓青遙,到介紹卓青遙的父親的時候是卓鼎風)
xx集、49集字幕唯今之計,應為“為今之計”,從當前的處境打算,從當前的情況出發,先解決眼前的急難。42集又寫對了......搞毛啊!表這麼分裂行不行!!!
32集,字幕誤,蟄伏錯寫為蜇服。佩服字幕組,一錯錯倆,明明輸入法可以打出正确的來。
51集,字幕誤,選血應為選雪,除掉冤屈、恥辱之意。51集仍是字幕誤,報希望應為抱希望。
這些錯誤,很明顯,接受過通識教育的人認真看劇了都能看出來和指出來。這些都是不能打馬虎眼的錯誤,誤用和錯用以及讀錯很可能誤導小朋友,這都屬于重大失誤了。

劇中權鬥既不符合現實的生活邏輯,也不符合劇情故事邏輯。
劇裡的梅長蘇到底憑什麼讓全劇人都膜拜他?看過來看過去,梅長蘇的智識也就那麼回事,到底是什麼?《琅琊榜》中的主要人物多數都有些“扁平”,好人極好,壞人極壞,人物的“好壞”是提前設定死的,既沒有變化的過程,也沒有更改的可能。多數角色人物扁平,主角光環太盛,配角們也好對手也好都愚蠢如提線木偶。梅長蘇的智計就是全靠劇中其餘人物角色“扁平化”的設定襯托這樣體現出來的。梅長蘇的主角光環在《琅琊榜》中太耀眼了,以至于他像開了挂一樣,幾乎每次都能提前知道劇情的發展。
梅長蘇的身邊不僅僅有一個開挂的江左盟和琅琊閣,幾乎所有情報都能先人一步拿到手裡,甚至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時空的限制,為的就是先一步得到信息提前布局然後坐等敵人手忙腳亂;然後還有一群武林高手為之效命,以至于江左盟的武力值碾壓了整座江湖,讓其他人連掀桌子的能力都沒有,挨打了隻能立正。除此之外,梅長蘇似乎找到了對手所有的弱點。随随便便救個人,然後把譽王的慶國公拉下馬;随随便便買個園子就能翻出來蘭園藏屍案,折斷太子的臂膀。殺個人、換個囚都能提前預知,甚至為了彰顯其布局,還特意請來了别國外援扳倒了謝玉,自己都不用出面,僅憑一枚玉符就能請來文壇盟主為其當廷辯禮等等。但是,在此階段裡,梅長蘇的對手們在做什麼呢?他們什麼也沒做,隻會被動挨打。好不容易抓到赤焰餘孽聶鋒以為能扳回一局,結果整個事件的節奏又完全都是梅長蘇和靖王在掌控;即使連譽王造反這種危機時刻,梅長蘇都能想起來有一條小道能請到援軍。似乎他每一次都有把對手的優勢變成自己主場的能力,這樣的套路貫穿了整個故事。《琅琊榜》整個故事就是一出“王子複仇記”的變體,正邪對壘,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故事模式的“老生常談”。
《琅琊榜》是經不起推敲的,權鬥的幼稚使得它不能被套入正常的邏輯,《琅琊榜》是被一些人吹捧起來的,吹得太過了,作品的水平沒達到,但已經被一些人吹上天了。《琅琊榜》和現在的劇比确實不錯但是遠遠沒有吹得那麼好,比如所謂的權謀和《大明王朝1566》相比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所謂的劇情、演技、台詞、儀态等各方面以及作品質量和水平也遠遠不如《大秦帝國》,但評分确比《大秦帝國》還高,9分劇裡也就《琅琊榜》和《仙劍奇俠傳》一和三吹得厲害水分也很大,偶像派演員有流量就是不一樣有人追捧,這種水平的劇能硬生生拔高到9.4的高分。而且這劇還被一些人封神,到處捂嘴控評,不好還不能說,滿滿的飯圈文化。
劇裡的角色人設也都有很大問題,首先是譽王蕭景桓,一個身份有很大隐患的皇子為何能與太子打擂台?譽王雖然尊皇後為母妃,但實際上卻并不是皇後嫡子,而是庶出,其生母為祥嫔,也是滑族的玲珑公主。當年梁帝迎娶玲珑公主,接受了滑族的投降,但不久背信棄義,使得滑族反叛,玲珑公主逃離梁國回歸本族,後被赤焰軍剿滅,譽王蕭景桓正是玲珑公主的兒子。這一段曆史梁帝非常清楚,無論是牽涉到滑族的隐患,還是後來赤焰軍的冤案,譽王的身份都是非常敏感的,當年參與此事并知曉譽王出身的人依然在世,比如夏江、滑族璇玑公主的下屬、夏江的夫人,甚至言侯等人也可能知道内幕。那麼梁帝為了牽制太子,選擇這樣一個隐患重重的皇子來扶持,就顯得很愚蠢。即使譽王再如何聰慧,讨人歡心,但上升到其統治穩固的層面上,思維正常的帝王都不會掉以輕心。
其次是靖王蕭景琰,一個備受冷落猜忌的皇子如何能做到軍功累累?靖王的出身也有問題,他在赤焰冤案前後的遭際是有明顯差别的,之前享受正常的皇子待遇,之後卻一直被梁王冷落和疏遠。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其從小由祁王教導長大,又和赤焰軍叛逆林殊關系莫逆,再加上其母親又是随林家宸妃入宮的醫女,他本人又多次表露對當年赤焰冤案的懷疑态度,所以備受梁王猜疑和讨厭是正常現象。但是靖王遠離朝堂紛争,但卻四處帶兵征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個設定就有點草率了。梁帝本身就是依靠軍隊支持奪得的皇位,竟然會放任這樣一個不得寵的皇子頻繁率領軍隊,他難道不怕靖王蕭景琰心生不滿,舉兵造反嗎?之所以說這兩個皇子問題很大,是因為梁帝明顯還有其他幾個皇子,即使再平庸,也不至于愚蠢到無法曆練出娴熟的能力。在這個前提下,兩個“受重用”的皇子人選就顯得很離譜了。
除了廟堂之外,江湖上的“江左盟”更是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存在。一般情況下,承平日久的社會裡出現的江湖組織都是有正經地位的。像某某镖局、某某山莊一類的組織,基本都承擔一部分的社會分工,有的是百工之屬,也有的是莊園地主等等。 但是“江左盟”是什麼呢?這個“江左盟”在剛剛出場的時候就視人命如草芥,弄死了京城顯貴的奴仆,讓其他地方的江湖勢力不敢越界,在之後的劇情裡,劫官府的銀車,去災區散銀,派遣高手在京城公然鬥毆,監視京城顯貴們的一舉一動……這種種行為都足以說明,“江左盟”就是一個公然造反的組織,更何況其“江左梅郎”、“麒麟才子”都有“得之可安天下”的流言了,梁帝竟然還能允許它存在如此之久,甚至在梅長蘇來到京城搞風搞雨的時候,還賜予其客卿身份?所以說,《琅琊榜》裡的劇情沖突太過牽強,存在了太多刻意的痕迹。這裡面的人物,從梁帝到太子、譽王,再到梅長蘇等江湖人士,行事風格都顯得不合常理。